人体内的血液,就像一条常流不息的长河,在我们的身体内不停地循环。如果说人体是一棵生命之树,那么血液就是滋润这棵大树的生命之水,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更不会有生命的延续。
我们身体内的总血量大约相当于体重的8%,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在这些血液中,只有80%参加人体的血液循环,履行着输送氧气、抵御细菌侵入等义务,而其余20%是储存在肝脏、脾脏等“人体小血库”中,以备不时之需。
血液的基本成分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除血浆外,前三者通常被称为有形成分,这些成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起着不同的、但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动物中的血液分为红色血液(主要是脊椎动物)和蓝色血液(主要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及贝类)两类。脊椎动物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中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含铁蛋白质,而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之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其血液中有一种叫做血蓝蛋白的含铜蛋白质。人的红细胞形状为扁平、中间凹形,直径7~8微米,厚度为2微米,肉眼是看不见的,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男性有450万~530万个,女性有380万~480万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与脱离的功能,心脏把在肺部获得了充足氧气的红细胞压往动脉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在体内循环时,将氧气释放出来,同时血红蛋白又与人体各组织排出的二氧化碳相结合,流回肺部再排出体外。人体的毛细血管仅有1微米的直径,红细胞靠改变其自身形态才得以通过。由此看来,红细胞中间呈凹形是有其道理的。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寿命根据动物的不同而不同,人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兔子的约为60天,老鼠约为30天。可以看出,动物体形越小,红细胞寿命就越短。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并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就包含着白细胞可以抵御“外敌”的含义。白细胞大致可以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占70%~75%,淋巴细胞占25%~30%。严格说来,作为白细胞,其中还应有被称为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成分。粒细胞是由骨髓制造、培育并送到血液中的,其大小约为10微米,比红细胞稍大些,可是其寿命只有几小时。粒细胞的功用不仅仅发挥在血液中,它可以透过血管壁,很快到达所需要的地方。我们生活的空间有很多细菌,体内也一样,不知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就会被感染,正是由于粒细胞昼夜监守,无私奉献,我们才得以安心生活。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分为五个步骤,即游走、黏着、吞噬、释放溶菌酶、杀菌。这是一个定式,其中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招致重大的感染症。粒细胞是尽职尽责的,一旦判明是防御对象,就全力以赴。经过拼杀的粒细胞会自己死去,它的尸体就是被人们称为“脓”的东西。血液中的粒细胞分为数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在静脉和毛细血管中待命,无非常情况不出动,所以一旦化验检查粒细胞数量超过正常值,那一定是身体的某部位出现了炎症。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小伤口,甚至不做任何处理,几分钟后,也可以自然止血,其中的奥妙就是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发挥作用。在正常人体中,每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10万~35万个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胞一样,血小板也是由骨髓制造、参加血液循环的,寿命大约是10天。血小板参与止血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血管一旦被划破,附在血管壁上的胶原纤维蛋白就显露出来,当血小板接触到胶原蛋白时,就马上开始了止血作用。这时,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也准备好了纤维蛋白原,它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捆扎物品的“绳索”,血小板用这根“绳索”将红细胞与自己“捆”在一起,纤维蛋白原被激化为纤维蛋白,在伤口表面形成坚固的血凝块,从而完成了止血过程。
血浆是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的成分非常复杂,在我们的身体里,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血浆成分中,90%是水,有8%是各种血浆蛋白,其余是少量的钠、钾、镁、钙无机盐类以及脂肪、激素、糖类物质。血浆要承担给体内的细胞补充营养,将细胞排出的废物运出体外的繁重任务。在8%的血浆蛋白中,约有一半是作为营养的白蛋白,另一半是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此外,还有与止血有关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第VIII因子、第IX因子等蛋白质。
我们了解了身体中血液的重要作用,知道了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同时也就应该了解到血液对于救助危重病人的重要性。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还不能制造出替代人体血液全部功能的人造血液,医疗急救用血须臾也离不开人类本身。
血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神话中就有关于输血的记载,17世纪就有过以动物血来救助患者生命的试验,19世纪在妇产科领域初次尝试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虽然因溶血造成多次失败,但是人类开始认识到输血所用血液只能来自人类本身的重要转折。
输血史上革命性的进展是在1901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22名志愿者身上采集的血液,反复交叉配血,根据不同的凝集反应,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在1940年又发现了Rh血型。从17世纪中叶英国医学家首先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理论,到20世纪发现了人类血型系统,输血跨入安全时代,千千万万患者由于输血而获得新生。人类取得这一进步花费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最终确立了输血技术在医疗急救领域的重要地位。
原载《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