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李可同志印象——红十字系统第一位无偿献血金杯奖获得者
在线阅读 收藏

6月16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第三十四届南丁格尔奖暨第三届无偿献血金杯奖颁奖大会。这次颁奖大会又有一批获奖者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金光灿灿的奖杯,至今年,我国共有91名无偿献血先进人物获得这一殊荣。

这91名同志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代表着各行各业,他们中间有工人、农民、干部,既有国有工厂的厂长,也有个体户的老板。这次表彰会上,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自1989年第一届颁奖大会以来,来自红十字会系统组织本身的第一位获奖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与红新月实业总公司的总经理李可同志。

6月16日上午,即在下午颁奖大会之前,在总会血液事业部组织的无偿献血金杯奖获得者座谈会上,李可同志的发言可谓感人至深。他说,他作为红十字会系统的一名干部能够来到北京受奖,感到荣幸之至。这次北京之行,将是他终生美好的回忆。座谈会上,他讲述了自己参加无偿献血的经历和体会,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他已无偿献血7400毫升(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于1989年颁布的获无偿献血金杯奖的标准为3400毫升),他说,无偿献血可以用自己可再生的血液去挽救他人垂危的生命,其意义自不待言,即便对自己的身体来说也是有着神奇的健身效果。他参加献血之初,血色素勉强维持正常。几年下来,他的血色素已高达14克,从他红润的脸庞,健壮的体魄就看得出,他是一个健康快乐的献血者。

李可同志是一个感情细腻,谈锋极健的人,一旦接触,就给人们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次来京前,他刚刚出任新疆红十字与红新月实业总公司的总经理。来京参加颁奖大会时,公文包里还满满地塞着总公司的批文、章程及营业执照等。在京短短几天,除了献血的事,他也时时挂念着他的公司。从他对公司的感情可以看出他对红十字事业的执著,他总是说,红十字事业要发展,就要有实力,办好公司,红十字事业就有了发展的基础。一说到献血,他就更显得投入。他说,他个人在无偿献血方面是作出了一点成绩,但要使我国的输血事业彻底改观,就要去影响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他表示,这个头儿,他要永远带下去。他的目标是无偿献血2万毫升,也就是要把他全身的血液全部献出四次。我想,无偿献血的李可同志不知要成为多少伤病患者的恩人呢!

开完表彰会后,李可显得格外激动。的确,他是值得激动的,他不但与其他受奖者一样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更值得他引为骄傲的是,在领奖时,正是卫生部部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敏章同志为他颁奖。陈会长与他握手时,问他献过多少血了,他爽快地答道:“7400毫升。”陈会长听后,当即把他介绍给乔石委员长。委员长听后,特意与他握手致意,并夸赞了他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的李可同志激动极了,他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瞬间首长对他讲过的话,他的思想此时此刻得到了升华,继续无偿献血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在京期间,李可曾反复表示要在京献一次血。我们知道他在“五·八”期间刚刚在新疆献过血,就一再劝说他以后有机会再献血,这次旅途劳累,来去匆匆,还是不献血为好,但他很执拗,会议期间,我们都很忙,但他一见到我就提出这个要求,没办法,只好动用了我与北京血液中心的老关系,配合起来“骗”了他一下,才挡了他的驾。其实,不到时间不能献血卫生部是有明文规定的。但一看到他那种感情,看到他的苦苦要求,政策似乎在他面前软化了。我想,凭谁也没有那份一言拒之的“狠心”。他临走时,一再对我们说,这次来京收获极大,会议接待很圆满,只是没能在京献一次血,觉得是最大的遗憾,甚至有点要落泪的样子。我知道他是情真意切,没有安排他献血,我倒感到有些内疚了。

会议的善后工作还没有做完,我接到了李可同志以新疆红十字与红新月实业总公司名义发来的电报。电文虽短,但还是那么激情荡漾。他还表示,该公司向总会所从事的血液事业捐款2000元。我们读了这个电报都很激动,因为这个公司虽说是个全方位开展工作的实业公司,但毕竟还是刚刚起步,用钱的地方一定很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拨出一部分捐献给总会,其精神真是难能可贵的。

我在北京遥祝他所领导的公司兴旺发达,祝他健康快乐地实现献血2万毫升的美好愿望。下次他再来京时,一定安排好他在京献血的事,帮他圆好这个梦,满足一个无偿献血者的心愿。

原载《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7月16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