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一次突发事件使“卖血大国”日本走向无偿献血大国
在线阅读 收藏

30年前,日本是一个卖血大国。当时,日本社会卖血成风,居住在贫民区的穷人组成一支卖血大军。这些以卖血为生的人不参加或很少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衍生了诸多社会弊端。据有关资料记载:有人在一个月卖血70多次。由于频繁抽血,不仅卖血者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所供血成分也大低于正常值,甚至血液都失去了鲜红的颜色。更为可怕的是,输血后肝炎发病率高达50%。

1964年,一声枪响,引发了日本输血业的一场“革命”。

3月的一天,美国驻日大使雷夏瓦遭不测被人袭击,身受重伤,被送到医院紧急抢救。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输注1000毫升的血液,保住了性命。谁知,刚被救活的大使因输用了不合格的血液又得了输血后肝炎。经过新闻媒介的广为传播,一次政治事件又引发了一场社会风暴。

本已声名狼藉的卖血制度,引起日本社会的大讨论。舆论界大造声势,严厉谴责;学生和群众团体走上街头,游行抗议……一时间谈“血”色变,卖血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取缔卖血制的呼声如浪逐天……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召开专门内阁会议,讨论了输血事业问题。经过各种调查、论证和咨询,会议作出了彻底取缔卖血制度,推行献血思想,普及献血教育,逐步做到以无偿献血确保临床医疗用血的决议。

日本红十字会受政府的委托,担负起了实现这一彻底变革的艰巨任务。他们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在全国实现无偿献血为主要目标,号召各界人士都积极关心和献身无偿献血,使血液成为架设在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桥梁。由于有政府的重视、红十字会的不懈努力,1967年献血人数就超过了卖血人数;1969年全部临床用血实现了无偿献血者提供血液,卖血制度终于寿终正寝;到了1974年,连最后残存的预存血制度也被取消。当今,日本人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献血风气,比如20岁生日、结婚、生孩子、升学、就业、领取驾驶执照等喜庆日子,都成了献血的机会。

在日本人民中,献血二三十次的人已不算新鲜。目前,有1亿多人口的日本,每年有80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相当全国人口7%以上,基本满足了国内医疗急救用血的需求。

日本,已从一个“卖血大国”成为“无偿献血大国”。

原载《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7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