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红十字会不仅在动员全体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方面卓有成效,在为医院临床服务方面,也很有独到之处。
他们首先将全国77个血液中心按所在区域划片,各中心各自负责自己所辖区域的临床用血。在方法上,各地略有不同,大部分的血液中心都是直接用送血车按临床需要,将血液送给医疗机构,东京都则是由名为“献血供给事业团”的法人单位承担都内的送血任务。有的地区则是将送血任务委托给医药批发商店负责。
血液是有血型之分的。由于种种原因,血库里的存血常常会发生“偏型”,即有的血型较多,有的血型过少,以致影响临床用血。日本红十字会则有“血液需求调整”业务,根据调整原则,把全国血液中心分为七个大的区域,每个区域内指定一个血液中心为基干血液中心。这七个基干中心分别是:北海道、宫城县、东京都、爱知县、大阪府、冈山县、福冈县血液中心。这些基干血液中心有权在本区域内进行血液调整,也就是将血型偏多的血液输送到较少的地方。设在东京都的中央血液中心则有对全国各级血液中心进行指导的责任。
设在各都道府县的血液中心,每天上午都要将各型血液的在库情况的报表用传真机报给基干血液中心,然后汇总成一张表,再由基干血液中心上报到中央血液中心。所以,每天上午,中央血液中心便可以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的血液在库情况。由于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报告程序,日本红十字会可以随时掌握全国血液情况,便于调剂各地血液中心的余缺。实际上,普通血型的余缺在当地一般都可以得到调整,而由中央血液中心调整的血液大都是Rh阴性血及其他稀有血型。由于有了这样健全的供血体制,生命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而得到实惠最多的地方当数东京都和大阪府。这两个城市医疗机构比较集中,外地的患者也比较集中,所以采、供血的矛盾比较突出,往往需要外地的支援。
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已使整个日本结成了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因为我是某某地方的人,所以要为某某地方的人献血”的想法已成为历史,代之以新观念是“因为我是日本人,所以要为日本人民献血”。
把这种观念扩展到世界范围,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
原载《中国红十字》杂志199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