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髓库设在荷兰的莱顿市,成立于1988年,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世界骨髓库及各国骨髓库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等。莱顿这个城市之所以成为世界骨髓库所在地,主要原因是开展骨髓移植较早,1967年就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骨髓移植,有着较雄厚的技术基础。
目前世界骨髓库下设六个工作小组,即建库、质控、伦理、信息、认证、临床。世界骨髓库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一是每年春季在欧洲召开的欧洲骨髓库会议,一是每年秋季在美国召开的世界骨髓库大会。建库小组每年要向大会报告各国情况;伦理小组目前正在动员各国少数民族加入到骨髓数据库中来;信息小组在研究新一代的软件标准;临床小组负责根据各国上报的数据研究移植后较重的移植反应。
世界骨髓库从2003年开始对各国骨髓库进行资格认证,已完成了对英国的威尔士骨髓库和法国的骨髓库的认证,正准备进行的是NMDP和捷克的骨髓库。拟在5年内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骨髓库进行首轮认证,其内容主要有:组织结构;供者征集;供者的分型HLA检测;信息技术;查询程序;再动员程序;血样的采集、运输、处理;供者与患者的跟踪;财务制度与法律体系等。
世界骨髓库负责人表示,骨髓库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发展十分不平衡,对骨髓库实行认证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各国的发展,还可以方便各国数据资料的有效利用。对骨髓库的认证大约有如下内容:所在国家是否承认法律地位、组织结构与关键人物、是否给国外提供供者、是否实行SOP管理、库内各个部门是否齐全、表格是否标准化、HLA实验室是否有资质、库内规章的主要章节是否已译成英文等。
据2003年的统计,世界骨髓库目前共有39个国家(地区)60个骨髓库的捐献者数据和21个国家(地区)39个脐带血库资料,总数据量为9176405人份。其中5950714份为一类和二类检测结果的数据资料,其余300多万份为只有一类的检测结果。美国共有388万份数据在世界骨髓库,其中300万份数据是一类和二类均已检测好的数据。
目前加入世界骨髓库的主要是欧美国家,亚洲只有日本、印度、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山东脐带血库。据了解,韩国正在积极地酝酿加入世界骨髓库事宜。中国在世界骨髓库已经登记,但没有正式注册,因此还不是世界骨髓库的正式会员。
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全世界共有6385名非血缘关系的供者进行了移植,其中外周血移植3198例,骨髓血移植3187例(1997年外周血155例,骨髓血3082例)。
世界骨髓库每月接受患者查询6000余人次,查询找到相合的供者后,患者可直接与供者所在国的骨髓库联系。
患者若初次查询不到的话,可以填写一张制式的表格,由查询专家进行精细的查询。由于数据来源的原因,欧洲国家在世界骨髓库里进行查询,相合率是85%,而其他地区则要低一些。
欧洲国家的骨髓库向临床提供骨髓,要收取1.5万欧元,如向美国提供骨髓要收取2.5万欧元。这些费用里面除必要的供者住院、采集等费用外,有5000~8000欧元是协调费。
世界骨髓库有很好的数据分析软件,每一个国家入库数据的基因单倍体的频率,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算出来。世界骨髓库和欧洲骨髓库均使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他们认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快捷安全的传输工具,在目前条件下,其他任何自己开发的网络都不及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按照格式标准进行传输,当然要有很好的加密措施。各国数据上传时,若有错误,电脑会自动提示。
世界骨髓库的管理机构,给每一个会员国一个唯一的专用查询密码。还可以给特别申请的医院临时授权查询密码,为那些没有在世界骨髓库登记注册的国家的医疗机构提供查询方便,当然,这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世界骨髓库自建立以来,共接受了7万多次的查询,运送血样6万多份,安排进行高分辨检测10万多份。
世界骨髓库总的数据流失率为14%左右,原因如下:
43%超龄;29%主观反悔;11%健康状况不佳;6%联系不上;其余不明原因。
200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