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的大背景下,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基本实现了从“名录申报”到“项目保护”的转型。政府与社会各界都在尝试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找到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三者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保护”、“研究”、“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对2011年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总结与展望。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中国,2012
李晓: 李晓,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刘晓春: 男,1966年生,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民俗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