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俄波关系长期在低水平上运行。自2009年下半年,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俄罗斯在卡廷等长期影响俄波关系的重大历史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加之俄罗斯在处理波兰时任总统卡钦斯基座机坠毁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少有的温情,俄波官方和民众间的关系均出现积极变化。未来俄波关系的走向还将受到俄波两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水平,以及双方在其他重大历史问题上的态度的影响。同时,俄波关系的发展也将对欧俄关系的演进产生影响。
朱晓中: 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86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获欧美近代史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西安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巴尔干欧洲化、中东欧国家转型,以及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等问题。著有《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主编《巨变10年:中东欧卷》、《转轨中的中东欧》,以及《多元与冲突的文明》(副主编)等学术著作,另有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