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共事件在近10年来越来越频发,并且在2012年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第一,传统的带有邻避色彩的环境公共事件利益冲突更加尖锐,民间抗争方式更加激进;第二,地方政府面对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反应(更确切地说是让步)更加迅速;第三,一些自发民间动员朝着更加理性、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广州市民针对番禺垃圾焚烧项目组织的一系列集体行动中,出现了过往以城市住宅小区居民为主体的环境维权不具备的特点,进入组织化建设和政策倡导的阶段。
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可持续消费
吴逢时: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跨国社会倡导与中国当代政治、环境政治、全球治理
彭林: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灾害和环境治理领域 NGO 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