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年恺撒大帝的甥孙及继承人屋大维在获得元老院首席元老之位后又宣布交卸权力,成为了奥古斯都大帝,建立了罗马帝国。作为统治的必要工具,奥古斯都创立了禁卫军,计划编制1万人,并施行了雇佣军制度。专制政体是非常有必要维持暴力工具的,但是任何国家如果长期供养超庞大规模、不事生产的士兵,那么很快就会耗尽自己国库中的所有财富。
奥古斯都的魅力使得禁卫军的数量远不到万人,但是200年后的康茂德皇帝扩大了军队的规模,仅禁卫军的数量就增加到1.6万人直至最后的近2万人,当时国际最大城市之一的罗马城人口大约为150万,庞大的禁卫军巡逻在罗马的大街上成为当时一大亮丽的风景。而且康茂德还慷慨地支付双薪并给予禁卫军特权。
康茂德皇帝的慷慨和其军队的巨额开支将国家财政拉入了困境,禁卫军成为没有收入的“罗马弃儿”。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康茂德的禁卫军并没有给他带来和平与安全,相反却因没有收入而将他杀害并送进了坟墓。这或是历史上第一次因“国家破产”上演的悲怆舞台剧。更有意思的是,禁卫军根本没有财政和能力来运营罗马帝国,同时禁卫军士兵也变得更加贪得无厌,他们挟持元老院开始拍卖“国有资产”——罗马帝国的皇位。最后富足的迪迪乌斯花费2.5亿塞斯退斯(当时约250万英镑)获得了皇位,每个禁卫军士兵获得1万~1.5万塞斯退斯。一年后迪迪乌斯被禁卫军杀害,帝位再次被拍卖。但是,这并没有给罗马带来安宁,反而是罗马帝国没落的开始。
与供养士兵一样,如果供养过多懒散、享受的居民,国家财富同样会被耗尽。只是当历史的年轮到达了21世纪,国家财政的概念已经抽象化,估计再也没有因为国库亏空而变卖总统或总理职位的现象了。与此同时,国家破产也成为一种形而上。如果我们按照原来那种形而上的破产概念来度量现时的欧洲债务问题,那么欧洲国家很多都已经破产了。与变卖帝位、武力入侵、关税抵押等“传统”模式不一样的是,现代的“国家破产”已经有了市场化的解决途径,那就是债务重组。
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演化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更重要的是,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对部分国家的冲击仍在持续。
2011年以来,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债务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持续恶化。更重要的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国会和政府就债务上限问题的谈判仍没有达成一致,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市场悲观的预期认为,可能会有其他国家和冰岛一样面临“国家破产”风险,全球经济的发展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和企业不一样,企业可以实现法律程序上的破产,但是“国家破产”的复杂性和冲击性远远大于一个企业的行为。在欧债危机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对国家破产的含义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如果一个经济体出现所谓的国家破产,将会出现何种结果,这对于我们了解欧债危机的潜在风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经济体面临国家破产的困境,需要采取何种方式和政策进行应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洲危机的救援的有效性以及潜在的众多风险,都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历史的经验,一旦面临国家破产的风险,而且其偿付能力无法实质性的提升,如果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极有可能走向主权债务重组,这对于债权人是一个巨大的资产减计,会严重恶化资产负债表。如果欧洲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都发生债务重组,那资产减计将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并且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对主权债务违约和重组及其风险有足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