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亿万农民工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至少有三个明显特点:规模庞大,流动性强,地位失调。资料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这个群体的总数还在继续增加。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多次强调全国各地要把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部门涉及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工作。从全国层面来看,近年来关于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经济增长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广东省为省内外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全国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省份,为缓解全国就业压力和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工也为广东省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时至今日,广东省面临着两个新问题。一是如何保持领先优势再创新的辉煌。由于土地的制约、资源能源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近年来不少企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寻找新的“洼地”,进城务工人员的选择机会增多,“厂选人”的情况逐渐演变为“厂选人”与“人选厂”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之下,广东(以及其他先发地区)需要认真研究如何通过改善就业环境和提高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二是如何破解双重二元结构。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从总体上看,广东在破解(本地)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城乡差距和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外地人数倍于本地人成为广东省域范围内多数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人口结构的重要特点。如何破解本地人与外来人这一新的二元结构,实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共生共荣、共享成果和共谋发展,是一个亟待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工问题显然是其中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