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城市与区域到城市—区域
在线阅读 收藏

城市与区域的融合是通过城市化来逐步实现的。“城市化/城镇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因此,城市人口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也包括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835659有人把城市出现以来的城市发展历程都看成为城市化,因此城市历史就等于城市化历史。虽然笔者不赞同此说,但是,从城市与区域社会角度来看,我又认为这种研究思路有可取之处。也就是说,研究城市与区域社会的融合,我们应该从城市源头开始。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3卷里叙述威尼斯、安特卫普、热那亚、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等城市领先地位时强调:“必须把它们置于11~13世纪期间逐渐在欧洲形成的第一个经济世界的范围之内。正是在那时候,出现了相当广阔的流通区域,而城市则是流通的工具、转运站和受益者”,是商业的中心;并认为城市是与其相关的区域不可分割的,由中心城市、次级城市以及这一区域的腹地形成一个等级制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中心城市在经济上剥削和统治次级城市和乡村。835660这种研究方法,我们也一样可以运用到欧美其他国家的城市与区域社会上来。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情况千差万别,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从农业社会的城市与区域分离,到工业时代起的基本协调,再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区域融合。英国传统社会里,虽然统治的中心仍然是城市,如首都伦敦,还有牛津、切斯特、约克等重镇,但是,统治集团里的大贵族其实是乡居的,贵族们平常居住在乡间的庄园大宅里,即使是王室成员,除在首都的时间外,还有许多时间是生活在乡间城堡里的。城市与区域既分离,又通过王室、贵族得以“融合”。到近代,以区域内的农业革命为工业和城市发展奠定基础,然后城市文明自然地向周围区域渗透。美国则以工业先行,先使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得到发展,内战后使南部的工业和城市得到发展,然后通过铁路促进广袤西部区域的开发,以城市作为先导,带动整个西部区域发展,使城市与区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世纪晚期开始的郊区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区域发展的表现,是城市文明向近域的扩展。到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郊区化到边缘城市的出现,从都市区到大都市带的发展,使城市与区域密切融合,也就是城市文明向广域的扩展。这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可以与区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近域向广域开拓,从而使城市文明无限扩展开去,走上两者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