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收藏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开篇即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因此,从战略定位来看,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所谓“三化”协调发展,就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以城镇化带动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统筹城乡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内在动力;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真正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成为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的有机统一体。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农业现代化更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难点。

综观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大力度的财政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其中,尤以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值得关注。因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固然需要政府与财政的引导与支持,但是,更需要构建一条向现代农业持续注入资金的长效机制,而这一机制则更多依赖于农村金融发挥作用。

因此,本章将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出发,来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的逻辑联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