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帖称山东潍坊“有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层,将地下水彻底污染”,并@意见领袖邓飞。这一消息经邓飞转发得到迅速传播,舆论一片哗然。据新浪微博关键词搜索统计,当日新浪微博“地下水污染”相关微博条数为490;而自2013年2月11日高压地下水排污这一微博消息曝出到2013年3月11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相关微博激增为1254128条。尽管“高压水井排污”这一说法真伪难辨,当时尚缺乏科学严谨的调查数据作支撑,甚至2013年8月31日新华网题为“武汉掌握300多大V造谣公司曾炒作地下排污事件”的报道中提及“特大网络造谣传谣团伙”“参与炒作‘高压泵地下排污’等事件”,这样一条微博、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造谣可能,却从此掀起了全国上下对各地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关注和公众参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狂潮。一场貌似“闹剧”却转为“正剧”,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2013年中国地下水污染事件从发端、掀起乃至今日仍难平息下来,不仅仅是围绕中国水污染事件的讨论,更重要的是掀起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水污染状况的担忧,掀起了全国上下治理中国水污染的决心,推动着人们找寻造成中国水污染如此严重的原因,推动着中国水污染状况的改善。
同中国公众推动的PM2.5进入政府强制公开信息范畴并成为遏制空气污染的强制性约束指标一样,中国地下水污染事件成为中国环保运动史上又一重大公共事件。但是,与PM2.5事件相比,中国的水污染事件历时更为持久,波及的范围更为广阔,它是中国民间或大众成功推动的一大事件。由于水污染事件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公权力的使用,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大众的利益,它在中国环保运动历史上的意义更为重大。
在这个仍在持续、难以画上句号的中国地下水污染事件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大众,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表现出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是,从事件爆发至今,事件本身却有着越来越明晰的发展脉络。政府部门的态度和立场从遮遮掩掩,到明确治理污染;企业的态度和立场从不管不顾,肆意妄为,到被迫接受惩罚、治理污染,甚至被迫关停;大众及民间的态度和立场对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兴趣和关注从小打小闹,零散无组织,到相对有组织、有目标地推动治理。这一发展脉络的显现结果是,大众逐渐清楚中国地下水污染的严重程度,逐渐了解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核心原因,不仅付诸行动揭示污染,也开始遏制污染。
中国地下水污染事件的不断演变、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诸多作用因素中,舆论工具——互联网——是成就这一脉络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媒体时代下使每个人可能成为舆论的引导者、控制者,正是互联网所成就的。
尽管,今天说中国的环境保护已经走上了良治的道路还为时过早,但是,可以看出,它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观察中国水污染事件的进展,有助于我们从这一事件反观中国其他公共事件的演变,反观今天中国的变化,反观有哪些因素在推动中国走向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