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或条件,但在任务重、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不可能齐头并进。本研究认为,离开实践基础的学术探讨并不能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指明路径。不同地区、不同村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的农户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排列也会迥然不同。由于这些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于各方面的具体措施也会有不同的认知与倾向。本研究通过展现与分析这些差异,意图为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叶敬忠: 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土地制度、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主要著作包括《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小农与农业的艺术》等。主编多卷本《农政与发展当代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