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西方文明发展的悖论,传统文化、信仰和形而上学和乌托邦一并遭到无情的解构(在中国还有以“孝道”为核心的情智性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解构),于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开始抬头,再加上功利主义的影响,文化生产可能会有巨大的量的增加和表面的丰富性,但其中却缺乏真正的、内在的、虔敬的灵魂(或神圣性)。因此原创性也相应下降。有形无魂,肉与灵的偏颇,似乎是西方这一时代的广泛特征。
张旅平: 0 1956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社会理论以及现代化理论研究工作,擅长文化与社会现代化比较研究,现任社会理论研究室主任。主要代表著作和论文有:《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日本现代化研究》、《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合著)、《自由与秩序:西方社会管理思想的演进》(主要撰写者)、《马克斯·韦伯: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思考》,以及译著《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