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文明湖北建设初探
在线阅读 收藏

2012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站在构建战略支点、引领中部跨越的高度,做出了建设“五个湖北”的重大战略部署。如果说湖北省构建战略支点、引领中部跨越需要强大精神力量推动、良好道德素质支撑、文明社会风尚保障,那么,一个区别于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幸福湖北而又统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文明湖北的建设,必将为湖北省构建战略支点、引领中部跨越,提供精神、文化、生态支撑,提升精神驱动力。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大打文化牌,推广其文化信仰,并导致文化冲突、文化霸权等诸多问题之时,我们更是切身感受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963153。一般来说,文化与文明往往是一个国家最有显示度的名片。在这张名片上,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国家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最强大的力量源泉、最温暖的精神家园、最高贵的思想元素。并且越是有影响力的国家越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与文明,越注重打造自己文化与文明的国家也往往越是有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说,伟大国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文化与文明做支撑。事实上,文化与文明总是构成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最深刻、最深沉的动力。一个国家的所有发展和进步归根结底都是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从国内看,全面落实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让人民既能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能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理想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理想信念缺失、精神状态滑坡,就会失去凝聚力、战斗力。与经济和科技优势一样,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也是优势,甚至更根本963154,并越来越成为内生性、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963155。这就要求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高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心环节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工作任务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从省内看,湖北的文化建设不仅不能成为“短板”,反而更应优先发展。强国先强文化,同样,强省也得先强文化。湖北必须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千方百计增强文化软实力,积极思考怎样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跃升。只有强大的文化才可以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为湖北担负起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湖北必须高度重视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湖北走文化强省的道路,既是必然的选择,又是唯一的选择。历史的经验不断证明:什么时候忽视文化建设,即使再努力,经济建设也上不去;什么时候注重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往往就拥有了真正的动力并获得持续发展。事实上,各省市发展程度的差异折射出各省市文化与文明水平的高低。一个省市快速发展,往往是因为有一个先进的文化与文明做支撑。一个省市发展乏力,往往是因为被一个陈旧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因此,建设人文素养良好、社会和谐安康的文明湖北,毫无疑问,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对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文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方面走向了成熟。

近年来,湖北经济发展快速,已经进入快车道,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伴随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湖北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旺盛。湖北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经济建设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极其重要。在经济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文化的观念革新和文明的传承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湖北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自觉地以文化的繁荣和文明的昌盛来推进湖北建成战略支点、走在前列。如果精神上不是高地,文化上不是高地,湖北肩负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大任务就很难落实,即便一时成了支点、走在前列也未必能够持久。为了构建战略支点、引领中部跨越,湖北不仅要增加投资、增加项目,更要提升精神状态、提升文明程度;不仅要提升硬实力,更要打造软实力;不仅要成为实体的支点,而且要成为文化的支点963156。事实证明,在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的当下,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经济社会发展质效越好,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能得到满足,幸福感越强。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荆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人民具有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湖北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丰富多元,历史积淀深厚。从古至今,在荆楚大地形成了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地方戏曲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江城武汉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在史前时期,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使耒耜、种五谷、尝百草,首开农耕文明之先河;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屈原创造了“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大明朝,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抗战时期,爱国志士闻一多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气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湖北大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职工等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成果963157。其中,百步亭社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安宁、让人羡慕不已的整洁、使人流连忘返的温馨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是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吴天祥、罗长姐、汪金权、孙东林等人更是湖北人的道德旗帜。“湖北群星”熠熠生辉,放射出人性与道德的光芒,引领着崇德守信、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所有这些都是文明湖北建设的良好气场、优势条件,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必然构成文明湖北建设的重要养分和精神驱动力。

一方面,文明湖北建设拥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文明湖北建设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首先,作为文明湖北建设主体的大众之精神文化需求质量不高。虽然,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不断普及,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湖北人民文化需求情况越来越好,但总体上看质量不高。公众文化生活产品供求、文化生活活动开展、文化生活权利表达以及文化生活精神感受等方面的状况,还存在许多问题。很多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就等于“打麻将”“打扑克”,甚至求神拜佛、烧香磕头等。调查显示,湖北居民文化需求起点较低,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偏少、水平偏低、能力偏弱,文化需求满足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2011年,湖北省城镇居民用于健康的文化消费如唱歌、旅游、绘画、书法、品茶、跳舞以及健身的支出为1490元,仅相当于广东的56%、北京的45%,农民文化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963158

其次,作为文明湖北建设载体的文化市场尚不健全。当前,湖北文化事业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文化市场的发展仍然滞后于人们精神需求的发展,以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主的文化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和沿海地区及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文化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还是文化产品的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湖北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大中城市与偏远农村之间,文化市场的健全程度、居民的精神生活指数和文化需求满足情况都存在很大落差。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文化资源相对集中,不仅有博物馆、艺术馆,而且还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文化机构。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差,文化资源明显不足,公众的文化体验往往只意味着电视屏幕和遥控器,缺乏足够的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场所和条件,很难找到心仪的文化消费项目。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对于这些人而言,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精神文化消费为1102元/年,精神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7.3%;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精神文化消费仅为165元/年,精神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3.2%。湖北的情况大致一样。尽管文化惠民工程开始覆盖越来越多的人群,然而,这却掩盖不了湖北文化市场所具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以及湖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没有完全实现“有福同享”的事实。

文明湖北的建设在充分发挥湖北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突破消极因素所带来的制约,清醒地认识当下文明湖北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文明湖北的建设方向和工作重点是“两体”。

首先,必须明确文明湖北建设的“载体”是文化,关键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政治及综合实力的重要一极,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文明湖北就是要进一步放大文化力量在湖北整体发展中的作用,以文化为牵引力,为湖北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一个地区的公民道德风尚和文明素养境界,标志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文明湖北的建设要以文化的力量提升湖北人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驱动力。为了进一步繁荣文化,提升湖北人民道德风尚和文明素养,既需要大力扶持健康的文化产品,倡导适合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建成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也需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协同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深度融合,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以满足湖北人民对文化生活条件和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元需求。如果说普及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为公众文化需求的满足提供基本保障,那么发掘建立在个人消费方式基础上的文化市场就成为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文明湖北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土壤,进而形成有利于湖北经济社会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精神高地和文化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省之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兴省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省”之政治保证,可以导引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省”之理论基础,可以凝聚湖北经济社会的价值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省”之思想纽带,可以筑就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高地。湖北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全省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在全省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

其次,必须明确文明湖北建设的“主体”是民众,关键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区位、加强道德修养。文明湖北建设是全体湖北人共享的过程,更是全体湖北人共建的过程。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潜在文化需求,创造合理需求,培养正当欲望,激发、激活公众的文化需求活力和创造力,驱动隐性和潜在的文化可能,大力提升湖北人的文化消费意愿,尊重每个人的文化权利包括他们文化需求的表达权和公共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等,定向制造相应的文化产品和创新的文化服务。同时,要积极培育文明湖北的建设主体,既要鼓励先进,还要照顾多数,既要树立典型,还要尊重民众,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每一位湖北人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连接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一起向上,形成凝聚千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文明并非遥不可及。文明就在你、我、他的平凡与细节当中,它需要每一个人在细节上、在平凡中去守护;文明就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它装点了每一个人平凡的生活和简单的心灵。平常百姓的感人行动和感人故事具有一种独特的优势,有着很强的示范性和辐射力,是文明湖北建设的实践品牌和宽广土壤,是文明湖北建设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963159。文明要从每个人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简单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在细节上讲文明就是真文明。人人讲文明,湖北自然就文明。个人文明之小溪,定能汇聚成整个“文明湖北”之大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