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合作社企业家成长与激励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关于合作社企业家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普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勒普克(1992)认为:建立合作社的可能性不会自发地转变为现实性;没有合作社企业家就不会有合作社。他还强调,要有效地发挥合作社的优越性,来自外部的对于合作社企业家的扶持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合作社的创建时期和发展早期更是如此。德国合作社学者汉斯指出:在成员中具有领袖人物是合作组织创办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些领袖人物是一些有头脑的、有组织能力的、能够管理合作企业的人,合作组织只有围绕这些领袖人物才能够形成,也才能够成功经营(汉斯,1991)。我国学者国鲁来(2001)认为:合作组织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人力(包括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需要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和献身精神的发起人,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有关合作社的知识。徐旭初(2005)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首先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即合作社企业家。同时,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合作社企业家匮乏是制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徐旭初,2005;孙亚范,2006)。可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合作社企业家队伍,并充分调动他们进行合作组织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推动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纵观相关文献,我国学者的研究基本上仍局限在合作社企业家作用的描述性研究层面,而关于合作社企业家成长和激励问题的研究还是空白。鉴于此,本章借鉴西方企业家理论和管理学中的各种激励理论,通过对江苏省84个合作经济组织领导人的问卷调查,对于我国合作社企业家成长与激励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合作社企业家成长与才能发挥的内外部制约因素与对策措施,为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