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CCQ口述实录
在线阅读 收藏

}bl}时间:2003年7月26日

地点:村会计办公室

采访人:冯晓燕

CCQ:曾任书记,1948生}/bl}

CCQ:(陈先看看我们,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说的不一定对的,有些不要讲出去啊。

冯:好的,好的。(陈笑)如果你不愿意讲,你可以不讲的,大家都是聊天,无所谓的。书记,您贵姓?

CCQ:我姓陈……

冯:今年大约是多少岁?

CCQ:今年56……

冯:56,那您是哪一年出生的呢?

CCQ:48年……

冯:1948年,对,哦,48年出生,56,其实应该55,我们这边都是讲虚岁(中间陈插话:对,都是讲虚岁)那您看着很年轻。

CCQ:(笑)年轻,没有哦,我还年轻,都56岁……

冯:不不不,看不大出来,您是56岁的……(陈笑)是的,是的……你们家现在有几口人?

CCQ:现在啊,家里……全部算起来,还是……怎么算呢?

冯:就是,你看……全部算吧……

CCQ:女儿呢?

冯:女儿也算啊……

CCQ:女儿都嫁出去了,还算啊?

冯:嫁出去了啊,那就把你女儿算上,女婿就不算了。

CCQ(笑):那我还得算一算……比较多,人口比较多,这里差不多算我们家最多了……老母亲一个,夫妻两个,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冯:有没有孙子呢?

CCQ:有哦,三个孙子……

冯:三个孙子啊,人丁兴旺啊……

CCQ:有一个儿子……大儿子双胞胎呢……

冯:哦,双胞胎……都是男孩?

CCQ:男孩……女孩也有,两个孙女……

冯:人丁兴旺(CCQ笑)。

CCQ:我们这边不是能生两胎吗?农村不是可以生两胎吗,第二胎生了个双胞胎。

冯:对对对,刚开始第一胎是女孩……我们这里农村是这样的呢,你第一胎如果是女孩,那么就可以生两胎,第一胎如果是儿子的话,就只能生一胎……

CCQ:是这样的……

冯:是这样的哦……CSJ,你大约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CCQ:结婚啊,哦,我结婚早啰,我在“文化大革命”那段时间,呃,结婚的……

冯:哦。

CCQ:(笑)袖套啊,帽子啊,那个时期结婚的……

冯:就是那个红卫兵……

CCQ:红卫兵,对,对对……

冯:哦,“文化大革命”,那具体是哪一年,你还记得吗?

CCQ(回想):嗯,我忘了,反正我是19岁……

冯:19岁,我给你算一下就知道了,19……1976年……1966年,1966年左右?

CCQ:66年啊,不对吧,好像是67年或68年,我大儿子是69年出生的,我结婚第三年有的……

冯:那就是67年……

CCQ:对,67年。

冯:你还记得你结婚的时候,一些……

CCQ:红卫兵造反啊,摆酒呢,不让你摆。

冯:呃,不让摆酒,是吧?

CCQ:对,不让摆酒嘞,以前摆酒是违法的……(笑)。

冯:那你们结婚是很简单了。

CCQ:也不简单,我们开销还大……为什么呢,他不让摆啊,那么就这个地方摆几桌,别的地方再摆几桌(开心的笑)。

冯:然后你们结婚的时候,我记得农村里要有什么家具啊,什么……

CCQ:房子、家具都有吗?

冯:都有,都是结婚的时候准备的?

CCQ:我那时候结婚呢,房子吗,我住的是老房子……老房子结婚……

冯:哦……

CCQ:老房子不贵,是不?现在已经拆掉了……

冯:哦,已经拆掉了……对对。

CCQ:老房子,已经很老了,就是那底下一层的……

冯:哦,底下……就是那种平房……

CCQ:对,平房……

冯:我也记得,老房子,还有很多很多木头的那种……

CCQ:对,对对……

冯:那时候结婚大概花了多少钱?

CCQ:钱……那时候钱不多,不多……钱那时候……彩礼啊,不到10块钱,给她,给女方的肉都是猪肉啊,两斤多啊,给她就够了……

冯:两斤多就够了,那时候结婚还真省事哦!那你儿子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呢?

CCQ:我儿子啊,我儿子结婚,花的钱多多了,我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就花了十万多耶,光彩礼就要五万。我们这里还有订婚哦,还有结婚,都要摆酒,订婚时还要给女方五大件,反正一个儿子结婚就花了十万钱……

冯:哦,一个儿子十万块钱!

CCQ:对哦,一个儿子花十万多,彩礼就五万,还要买戒指啊,鱼啊、肉啊,手上的金子啊,四两半斤金子……

冯:你儿子应该是80年代结的婚吧,1990年,90年代初,1990年左右?

CCQ:这个我忘记了,哈哈……反正我孙女已经十几岁了。冯:孙女十几岁了,那肯定是90年代初结的婚。

CCQ:买个摩托车,以前订婚买的是摩托车,订婚买个摩托车,订个牌照一万多……

冯:以前其实也是满隆重的,但是就是说,可能花的钱就少一点,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跟不上。

CCQ:对,那简单肯定是简单,以前是简单,现在是……

冯:那有什么规则变掉没有?比如说以前是……我也不是很懂,比如说聘礼啊,以前不是什么要三礼五聘的……

CCQ:反正以前的聘礼就是猪肉……

冯:以前好像订的是娃娃亲?

CCQ:娃娃亲呢,有些呢不订婚,老早以前呢……我们这边呢,就不兴娃娃亲,好像没有……

冯:那你结婚的时候,你父母应该年纪还很轻哦?

CCQ:我结婚的时候,我父母年纪还轻的,50来岁吗,40多岁……

冯:40多岁,那你兄弟几个?

CCQ:我就一个。

冯:就一个,你家就一个,那就不存在什么分家的问题了……

CCQ:没有……

冯:我听你说,现在你老母亲还在,是吧?

CCQ:是的……

冯:那她现在就是由你供养,是吧?

CCQ:对,现在吗,我们住在一起……

冯:住在一起,意思就是你供养着她?

ccq:呃……

冯:那等你年纪大的时候,是两个儿子分着供养,还是……

CCQ:现在吗,还可以干活,以后吗,不会干活了,就是他们给我钱吗……女儿吗,平时来,送一点是一点,不送一点嘛,不送一点嘛,不会勉强,不会一定要她给我……如果是在城市里,那么就要平分,女儿要给,儿子呢,也要给;在农村里吗,财产吗,女儿没有份的,所以扶养老人的义务也不用。

冯:那你两个儿子应该都已经分家分出去了?

CCQ:今年刚分了,现在还说不清楚,他办的工厂呢,又是合并的,说不清楚的,现在……

冯:我上次,在采访一个村民的时候,他说他们家分家就分得特别清楚,当时他们家有三个兄弟嘛,家里一共有多少现款、这个房子值多少钱,家具值多少钱,全部加起来,三个兄弟平分……

CCQ:这个呢,有可能是,他们全部分清楚了,我现在呢,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为什么呢,我今年上半年,刚叫他们分开呢自己吃,吃饭呢分开吃,工厂合在一起,一个儿子在外面看店,一个儿子在家看厂,工厂产品出来呢,那个儿子在外面卖……有的时候呢,也在一起吃,有的时候呢,就分开来。

冯:那你第二个儿子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呢?

CCQ:第二个儿子结婚,也十来年了……

冯:十来年了,一直都还没有分家,是吧?

CCQ:是的……

冯:我们那边是一结婚,有的过两年就结婚,你们这边是家里的生意一直都牵连,所以一直都没有分?

CCQ:对。

冯:哦,是这样的哦……然后问你一个挺私人的问题,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答?(笑)

CCQ:你说,没关系……

冯:你知道,一个家庭中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

CCQ:对,对对……

冯:那你夫人和你妈妈关系怎么样?

CCQ:不怎么样……

冯:婆媳关系永远就是不好的(陈大笑),那现在你媳妇和你的妻子关系怎么样?

CCQ:可以,还可以,目前还可以……

冯:哦,还可以!你是姓陈,对吧?我们这里陈好像是大姓,同一个大姓是不是属于同一个宗族呢?

CCQ:是同一个宗族……

冯:是姓陈的都是一个宗族,有没有建祠堂?你们以前最早的老祖先是谁?

CCQ:听说我们最早的老祖先是上马过来的,上马村过来的,上马呢,你们是不知道的。听说是福建莆田过来的,(笑)祠堂里有这些东西。

冯:你们有没有修家谱?

CCQ:有、有、有,已经修了十来年了,本来呢是说11年也不知道12年要修一次,现在呢,也快到了,因为怎么呢,如果我的孙子生下来,那个祠堂里要上谱,把谱上去上。已经修了十来年了,还没有到时间,如果到时间呢,12年左右听说修一次……

冯:我想问一下,比如我们姓冯的,那男的中间那个字每个辈分都是一样的?你们这边是不是也这样?

CCQ:是是是,我们这个辈分……我们姓陈,是不是?第二个字是成功的“成”……

冯:我记得有十个字的吗?先定十个字,然后一个辈分一个……

CCQ:也有的,定好了,比如说,我爷爷是什么字,我父亲是什么字……

冯:你知道那十个字吗?

CCQ:那十个字啊,我一时记不清楚了,我这些是“成”字辈,我父亲是“乃”字辈,我儿子“孝”字辈,我孙子“养”字辈……

冯:大家取名还是按照这个来的哦?这几年……

CCQ:现在也可以自己取名,你可以自己取个名字,你如果要上谱,必须要加那个字,你自己家里,比如说我那个孙子,去掉那个字也可以,你上谱必须要加上这个……

冯:上谱的时候必须要加上这个字,如果不上谱的,就无所谓!我知道以前,有的地方这个祠堂啊,是有些家规的,你们这里又没有什么规矩、家规什么的?

CCQ:规矩,现在都无所谓了……以前,可能在解放前有吧,我也不清楚,反正我知道的时候,就是我记事的时候,就没有了。从我懂事的时候到现在,我就知道没有这种规矩了。上谱啊,这些还有……

冯:哦,上谱还有,那每年祠堂是不是还要举行一些活动?

CCQ:是这样的,像我们姓陈的,每年一次,春节、清明节,大家一起会餐啊,吃一点,就是那种摆酒席……

冯:现在只剩下这个活动了……

CCQ:现在只剩下这个,为什么呢,他们呢,有时候,祠堂坏了,要修补修补,要钱,大家就你要出一点,我要出一点,是一样的,我钱多我就多出一点,你钱少你就不出……(笑)

冯:听说族长是村中辈分最高的,年纪最大的?

CCQ:对,就是“奉九公”,是“上”字辈的,我们都叫他老太公。

冯:那他现在讲话分量重不重?比如说他讲一句话,你们听不听?

CCQ:现在不讲究这个了……

冯:那以前呢,您小的时候?

CCQ: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因为以前呢,红卫兵造反那个时期,把那个谱烧了,就变成不讲究了……

冯:哦,这边都讲究这个了……CSJ,我们刚才不是讲到婆媳关系吗,我们就从婆媳关系讲,我知道有些地方,婆媳关系不好了,媳妇闹着回娘家了,一般都是宗族的人出面,把媳妇从娘家叫回来,这些有没有这些啊?

CCQ:基本上是村里帮着解决,比如说我们家那两个关系不好了,家里解决不了,就找村干部去解决。村干部去呢,讲了两个人好起来,就行了……

冯:我们那边宗族观念还要重一点,比如说兄弟俩分家,分不公啊,什么的,都是那个宗族出面调解……

CCQ:不不,我们这里不是这个,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是解决不了,比如说兄弟之间解决不了,分家不公啊,一般都是找娘舅舅,就是我老婆的兄弟,叫他过来,他比较有权利,分家什么的,叫他们过来……

冯:那从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CCQ:老早以前,以前就是这个样,分家的时候必须要找他们出来……

冯:嗯,那你女儿嫁到哪儿?

CCQ:我女儿,有一个嫁到瑞安去了,还有一个还没有嫁出去……

冯:那你儿子娶的媳妇一般都哪儿的?也是塘下镇里的人还是其他地方的?一般这边的人是不是都是喜欢和附近的人结亲?

CCQ:对、对……

冯:以前,我看电视的时候,好像有,一个村里,这个姓不能和那个姓结婚,这里又没有这个讲究?

CCQ:这个呢,没有,就是我姓陈的,一般不能和姓陈的结婚,外地也有姓陈的……

冯:哦,我知道了,就是本地姓陈的不能和本地姓陈的人结婚……

CCQ: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辈分都知道了,你比如说,那个侄子和姑姑结婚,就不成样了,是吧?

冯:你和你夫人也是先定亲?

CCQ:是,先是定亲,然后再结婚……

冯:两个人又没有什么交往,就是现在说的谈恋爱?

CCQ:我吗,那个时候还不认识她的,通过介绍的,父母去看了,他们看了中意,我都没有去……

冯:你都没有去,你那时候就这么安心啊!

CCQ:以前都是这个样的,我也没有去,他们说,啊,这个可以,就订婚了,结婚呢,我还不认识她……

冯:也就是说,新婚之夜,你们才认识的?

CCQ:就是那个送聘礼了,才知道……我们过几天要结婚了,才见到……

冯:那现在肯定不一样了,像你儿子和他老婆……

CCQ:是的,现在不一样了,他说要就要,他说不要就不要……

冯:家长也干涉不了呢……

CCQ:是的,现在我以为……

冯:那你儿子结婚是什么时候?

CCQ:我儿子结婚20多岁……

冯:20多岁,不算早婚哦,像你以前19岁结婚,就算早婚……

CCQ:我以前,算早婚,以前咱们国家没有这个规定,定这个几岁的。我四个小孩,到最后一个,已经实行计划生育了,不过没有这么抓得紧……

冯:村里有没有什么大户人家?

CCQ:什么大户,人口多,还是钱多?

冯:就是这个家族在当地比较有名。

CCQ:比较有名的啊?

冯:就是比较有钱啊,比较有名望啊之类的,而且延续了好几代……

CCQ:这个一般是比较有不错的,为什么呢,你说大户人家啊,他家读书比如说上一代好点,下一代也好点,上一代教书的儿子也是教书……

冯: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那种大户吗?

CCQ:没有什么特别的……(摇头)

冯:哦,这样……刚才你说了你最后一个小孩就已经实行计划生育,那这个村计划生意还满早的,我们那个村81年才计划生育?

CCQ:以前没有现在抓得这么严的……

冯:你女儿那时候就计划生育了?

CCQ:以前刚生下来,户口还没有,最小的女儿,然后过几年就有了……

冯:那时七几年就实行了?

CCQ:可能三十来年了吧……

冯:哦,那很早……

CCQ:哦,更早,我女儿是1974年生的……

冯:哦,那以前你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是多少?比如说你结婚的时候。

CCQ:我结婚的时候,赚钱不好赚,比如说以前,我12岁就上山上打石头去了,石头打一天,我父亲石头打一天还只有一两块钱,我呢,是几毛钱……

冯:一家人是不是钱也不敢乱花,都花在吃的方面,是不是?

CCQ:反正人口少的,劳动力好的,像我家以前呢,也算可以,一年到头,除了把粮食挑回来之后,可能就是一百来块钱……

冯:一百多块钱,可能花在买衣服方面就少点,一般都花在买粮食啊,吃的方面,是不是?

CCQ:粮食吗,菜啊,只能够买菜了,一年啊也只有一百多块钱,只能买菜了喽,以前衣服也买不着……(笑)我结婚的时候,给我一块什么布料啊,也不允许我买……

冯:我听您说您家就您一个儿子?

CCQ:我没有兄弟,一个妹妹。

冯:一个妹妹是吧?那时候有几个人?父亲、母亲、一个妹妹,加上你四个人,然后您娶了媳妇,五个人?

CCQ:是的。

冯:那时候房子有多大?

CCQ:房子……一间……那个平房一间多一点,……一间

半。

冯:那住房也蛮挤的。

CCQ:那时候家具没有现在那么多。以前就是铺一张床,我父母一张床,我们两个人一张床,我妹妹一张床,就够了。也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什么其他家具,都没有的。

冯:你们结婚那时候电有了吗?

CCQ:电……有了。

冯:有了。那你们家这个房子什么时候搬的?不是要建新房子吗?什么时候搬?

CCQ:新房子已经……就那时候建了一层楼,因为我父亲还在,在那边建了一层楼了,后来把这个房子卖掉,就是一间半的房子卖掉。那边建了两间房子,有一层楼。都35年了。我大儿子才刚刚生下来。

冯:35年啦?68年建的吧?

CCQ:我大儿子哪年生的就那年建的。

冯:哦,那这房子也是你们一家人住?当时你妹妹嫁出去了?

CCQ:妹妹嫁出去了。

冯:嫁出去了。那时候住房又好一点?

CCQ:一层楼,好一点。现在还在。

冯:那您儿子结婚的时候,就给他另外盖了新房子?

CCQ:我儿子的就盖在那边……繁新路五层楼的。

冯:那现在就是说,您跟您夫人、然后您老母亲住一间房?

CCQ:现在呢是这样,房子呢,我两个儿子房子还没有分,那边也有房子,这里嘛也有房子,我母亲又住在这里,厂房这里。我大儿子在外面做生意,我二儿子和母亲住在一块。我呢,吃在那边吃。

冯:哦。那现在就是说你们家有三间房子对不对?

CCQ:加起来有8间房子。60年代建的平房。80年末建的是5层楼。

冯:那就是说,以前5个人才一间房子,现在才几口人啊就有8间房子。

CCQ:我家现在人是多的,别人家没有我家多啦,最大了。有13口。

冯:13口?就是三世同堂。他母亲,他……哦,四世同堂。那现在肯定就是说,因为钱赚得也多,用在吃饭的比例就少一点。花销方面主要就是衣服啊……然后资金用在办厂方面……

CCQ:现金看到是没有的。反正,你多赚点钱呢,就是生意做大一点。我今年赚了十万块钱,明年呢又投资了,反正钱呢现金没有。

冯:平时家里一个月要用多少钱呢?花在吃饭的最多呢,还是花在买衣服还是用方面?

CCQ:这个说不清楚。吃,吃不了多少,衣服,小孩子他们买下来都几百块钱一件。

冯:现在有些小孩子的衣服最贵了。

CCQ:他们就是在买衣服上也比较大,再说其他开支也大。其他开支……

冯:哦,就是亲戚之间来往……

CCQ:来往也需要。嗯……怎么说呢……

冯:说不清楚?每个家,每个家,都……

CCQ:平时用的话,还要贷款。厂里资金要垫本的嘛……

冯:CSJ啊,那你平时有没有什么像很多老人一样。我听一个我采访过的人说,他平时去打打太极,您平时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CCQ:嗯,太极,以前没有,现在人老了,早上起来活动活动,现在几乎每天都去运动。

冯:那您夫人呢?

CCQ:夫人以前也去过,现在呢那孙子给她带。我大儿子生了两个,一个给她带。给她带嘛,就出不去了,时间不允许。以前我是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来了,提水,早上到山里……

冯:这样啊。那您小的时候,因为大家都是住在平房,邻居之间交往是不是比现在要多一点?

CCQ:邻居交往……到现在还可能更多了,因为在那边老房子,我结婚的那个房子,有邻居了,要来往,现在搬到那个房子又有邻居了,所以邻居好多好多,这里呢也有邻居。搬到这里,有四个地方的邻居。

冯:都有来往?

CCQ:都有,现在还有来往。

冯:我记得我们那边是说,邻居的话如果一家办喜事……红白喜事,邻居也要送礼,现在您这边有没有?

CCQ:也有。

冯:那您有四个邻居,四个邻居都要……

CCQ:四个地方的邻居现在还有来往。

冯:那他们家如果发生什么红白喜事,你们也就是要送礼?

CCQ:都是一样的。我现在送给他们一样,他呢收少一点,以前五块钱也有,就够了,我们这里风俗是这样的。现在呢,你如果送给他五百块钱,他呢只能收一百块钱,收一百五,也有的。以后他还会送还给你的。

冯:是呐,就是说送多少然后还多少,还要买点东西回礼。

CCQ:回礼是没有的,吃顿饭……摆酒吃顿中午饭,还给你带点香烟。有时候也给你带个塑料桶啊……

冯:这个好像各个村都差不多。

CCQ:朋友好的……那天我到他家去,高压锅也能拿一个过来……

冯:这个好像以前是这样,现在也这样。

CCQ:现在……基本上东西也有了。现在就是给钱,你掏出100块钱,他就在大酒店里摆起来给你吃,还要分你50块钱Q

冯: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挣到什么。他可能只是还你人情。

CCQ:不过,城里两样的,你是送5000块钱他也收了,送1万块钱他也收了。我们这里就是他家收了100,我也收100。他家收150,我也收150,是这样的,你如果送1000,他也会还给你……

冯:您是几几年到几几年当的书记?

CCQ:我当的书记也不长,86年开始当一任书记。

冯:哦,是这样的。

CCQ:86年至……89年。以前只有两年的,一开始头一年……86年下半年,89年上半年。

冯:那现在您还是村里的退休书记是吧?

CCQ:退休啊,什么都没有啊,以前我们呢,村里呢,不像别的地方,没人当这个书记的,大家都不想当,为什么呢?收入少。我跑过供销的,一趟跑出去比这里一年赚的都多。在这里干呢,如果处事不公,人家会骂你的。我以前是不想当的,不想当这个书记的……

冯:那现在有没有退休金?

CCQ:退休金,没有。

冯:那有没有养老金之类的呢?是不是也没有养老保险,还是家里养老啊,各家的老人各家养?

CCQ:是这样,我以前干书记的时候,也有给我保险的,保险呢,村里说是发300块钱,镇里呢,我们以前是说乡,鲍田乡,乡里呢也出300块钱,我呢,出400块钱,1000块钱放在那个保险公司,以前他们说呢到我60岁的时候,是有给我一万八,根据那个算,算起来,一万八,到现在,没有啦,不知道拿到哪儿去了……

冯: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CCQ:哎,以前利息高点,现在利息没有那么高……

冯:那你们出的钱呢?退给你吗?

CCQ:听说是本钱退回来,我还没有去,我还没到60岁……(金会计解释村里的养老保险,村民对保险很反感)

冯:就是说当初你交的一千来块钱,只能是按本退给你?

CCQ:利息呢,也是有一点,我还没去领,他们已经去领了,去了之后大骂一通,这么长时间了,只有这么一点,以前说的话不算数……(气愤)本来呢,我算起来有一万八,60岁以后利息给你拿,现在没有一万八了吗,是哇?现在政策变了,以前的话不算数了……

冯:那村里70来岁以上的老年人平时一般都做些什么活动呢?

CCQ:像我们这个村嘛,还是比较好的,像在家里看看工人啊,也是有的,70来岁吧,他还看看工人,开开门,有时工人偷懒啊,他管管,也是有的……

冯:我刚才坐车过来,看到有一个叫鲍氏宗祠的,宗祠里坐了好多老人……

CCQ:也有,不过不多,我们这里也有70来岁的老人,坐在那个露亭,老人亭……不过不多,因为这边做生意的人多,所以老人也帮着管管,下一代也需要这个老人,他们早上起来晚啊,父母每天早上替你开一下门,门开一下无所谓嘛,只要走得动就可以开……反正也没地方走,开一下门,为了下一代方便吗,开就开吗……(笑)身体健壮的可以这样,如果是走也走不懂得,那就要休养了……如果家里没什么事,就到老人亭坐坐,听听鼓词啊……我哦,就跟他们两样了,我儿子办工厂,我还得出差,哪个地方欠了款,我去结账……(笑)

冯:你们家是信佛教,还是信基督教?

CCQ:我母亲信耶稣的,我老婆呢,有时候去有时候不去,我吗,没有去……

冯:你母亲最早的时候肯定不是信基督教的?

CCQ:最早的时候,是信佛的,他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她就信耶稣了……她现在呢,有时候去做礼拜,有时候不去,喜欢去呢,就去,不喜欢呢,就待在家里……我老婆呢,基本上不去的时候多,没有时间去……我儿子、媳妇就不信了,他们都忙不过来,办工厂都有事情,他们还没有时间去干这些事情……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是按照耶稣的规则办丧事的……

冯:这么多年来,这边白喜事的礼节有没有什么变化?

CCQ:变化?可能简单点哦,吹吹打打现在也有,我父亲去世的时候,也请了一个乐队,也摆酒啊,不过现在呢,是火化,我父亲那时候是没有火化的,做一个坟墓……

冯:金会计,CSJ,你们了解坊村以前和现在相比,那个时候离婚的人多?

CCQ:现在离婚的人比以前多,以前有也有,不过不多,以前是通过村里头的,现在一般都不通过村里,通过村里的几乎没有……现在离婚,你们都不知道,说吹了就吹了……现在吵架的人也不多,因为他们自己愿意的,愿意在一起,不愿意在一起就吹了吗,以前是经常吵的……

冯:那现在老年人再婚多不多?

CCQ:再婚的,也有……极个别……不要说老年人,现在中年人丧偶后再婚的也不多……反正娶过来以后,你也不知道……

冯:以前到现在,大家挑对象的标准有没有什么变化?

CCQ:变化,就是以前,以前必须要经过介绍过来,媒人的做媒啊,现在呢,也有人介绍,介绍呢也是他们两个自愿,起先是介绍,慢慢两个人相处,认可后就结婚了……以前是父母亲看重的,比如说我们家女儿和他们家儿子差不多,就结婚了;他家如果(要求)太高了,配不起,不要;他家太低了,我也不要……现在呢,他们两个自愿,父母亲不管了……

冯:以前是门当户对,现在是两情相悦,是吧……

CCQ:以前是父母看中了,聘礼付了,酒摆了,就是结婚了。现在年轻人呢,结婚不结婚,不知道的……

冯:CSJ,您小时候念过几年书?

CCQ:我念过初中,高中没有读,初中二年级后就没有读了……我初中在海安读了一年,第二年在仙岩读,以前是瑞三中,以前的学校都在寺庙里……我以前在坊村小学读了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我们这里没有,必须要到韩田读,初中了呢,到海安读,海安读了之后呢,那个学校没有了,然后到仙岩,那个读了一年,本来是读三年的,读了二年后就不读了……我初中的时候,不读英语,读俄语,一天六节课,老师都是外地的……现在这边的教育比起以前,是好了很多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