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采访对象:CL,原村支书、大队长,1938年生
采访时间:2003年11月8日
采访地点:家中
采访人:小同}/bl}
CL:解放时,我才12岁,今年我64岁。2003年,哦!11岁,那时我还是小孩。解放时,坊村的土地564亩,人口900多人。时间久了,记不清楚了。解放后,54年成立互助组:坊村那时候有两个互助组,第一个互助组是我们的老书记,我们前一辈的老书记已经逝世了,是最早建立的互助组长。第二个是高级互助组。社会上通过解放以后,农村住户参加互助组也就是那些生产队,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生产队?那时候只有互助组,没有其他的组织方式,就像我们住在这里四家人组成一个互助组。互助组有一种集体荣誉感之类的东西。互助组以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高级社,互助组有几级,低级社56年那几年发展很快,高级社、人民公社化发展,56年以后,后来到60年代,66年文化大革命。我们坊村过去是一个穷村:地方小,土地少,人口比较多。因为土地只有500多亩,根据人口算每人一亩田也分不到。解放后,人民公社化以后发展很快,为什么呢?生产劳动力解放出来,因为以前劳动力被束缚,出现劳动力无处使,有有人无事可干的情况。按现在讲,就是有劳动力没有田,过去土地少,劳动力被束缚,解放不出来。现在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民向那种工业发展。现在劳动力不足的话,外地来的人很多。我们坊村过去呢?按现在来讲发展也是比较快的,为什么这么讲呢?政策放宽了,虽然说我们瑞安市政策放宽比乐清迟3年,乐清比我们瑞安市早3年。所以我们这里政策放宽以后,发展的较快。
同:那你认为政策放宽以后,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CL:我们过去嘛,整个人均生活水平,拿我当书记说起吧,那个时候,我56年参加青年团,58年入党。是吧,过去整个人均生活水平,我们这儿,我当书记那时候,一人不到一元。58年那时生活最苦最穷,60年困难时期过去,60~70年这十年间,人均生活水平:一人一年300多元,照现在说也就是说一人一天不到一元的生活费,但在我们村还被称为瑞安(当时瑞安还是一个县)先进大队,人均生活水平在当时还算比较高的。现在嘛,生活水平不可估计。像我们这里的南洋集团公司等,3个人就可招900多名职工,生活水平可想而知,也就是说我们这里发展快的。
同:那你的家庭生活条件如何?比如房子,收入等与过去对比。
CL:我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一般的。过去我父亲在世时,我有七兄弟,两姐妹,九个人再加上两个长辈,一家共11口人,生活比较艰苦,子女多,生活困难,读书机会少。有生产队能干的时候就去劳动。不劳动,你家的生活就过不去,十几个人生活。因为这么多人必须要劳动力来养活。我只读了两年书,13岁牧羊当劳力,那时我家只有五亩半田,11人只种五亩半田,而且当时是“单插”,早稻一亩200斤,晚稻一亩400,一年600斤,这还算比较好的。一般情况是早稻一亩100多斤,晚稻300多斤。一年大概400~500斤。现在是“双插”,一亩可收2000斤或2000多斤。过去生活以农业为基础,没有其他方法。解放以后,没有人会想到办厂。受地主的压迫,社会,家庭基础都不够,无条件办厂,生活艰苦。现在呢,就我来说,我有3个儿子,都已成家,大孙子都19岁了,在温州上大学,还有两个孙子在读初中、高中。
同:您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CL:25岁,大概是1964年吧。
同:您的婚礼是以什么形式举行,跟现在肯定不一样?
CL:不一样。那时候结婚很有意思。那时候思想没现在那么开放。对象嘛,长辈已经为你找了,找了以后也没有见面。那时候定下来,父母做主,订婚后5~7年娶亲的那一天才初次见面,有点莫名其妙。思想没现在那么开放,现在是自由恋爱,没结婚就可以见面,而且思想与以前也完全不同了。那时候人也不认识,就只是媒人帮你介绍,没经过你们两人同意,有被包办的感觉,长辈们说了就算了。
同:您当时订婚是怎么样的,费用跟现在比起来怎样?
CL:跟现在没法比的,订婚,220斤的肉(自己家养的猪),220块钱作为聘礼。
同:您结婚时,新娘坐轿吗?
CL:没有。我是用船娶亲的。1953年后就不再用轿了。
同:您子女娶亲的订婚的费用、形式?
CL:大儿子在1980年结婚,时间比较早了,价格不高,不像现在,双方要求都挺高的,而且情况也很多。有些有钱人家拿15~18万给女方,女方一般要赔钱反馈给男方。比如有些在存折上存20万,等等。以前女方都会买被子、家具、水桶等日用品,我大儿子结婚也有水桶之类的东西。现在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当时女方若以5条被子为嫁妆,那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说明女方很富裕。现在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以前很讲形式,现在比较实在。我们子女结婚那时候时代有不同。大儿子与三儿子结婚也完全不同,三儿子是在1990年结婚的,小孙子今年10岁。这些不同都是因为发展不同,社会发展了消费也就发展了。社会发展与消费、家庭条件都是相结合的。比如,现在赚了100元,用了50元,还剩50元。过去呢,一天都赚不到10元,哪能用12元,一般是20%、30%的消费。
同:您父母对儿媳妇有什么要求吗?在当时,同姓可以结婚吗?
CL:同姓不可以结婚,应该说是受家规和风俗的影响。现在一般也不能,即使两个人感情很好。比如说,姓王的一般最好嫁给姓李的或是姓陈的,也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同姓结婚很少,以前有一对姓戴的夫妇,是鲍田的。因为两人感情很好,而且立场坚定,一定要在一起,家人没办法也只好成全他们,但这样的事情一般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结婚没有请亲戚来喝酒,因为双方父母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甚至有点伤风败俗。我也反对同姓结婚,亲戚们不可结婚,生理上有影响,会对子女造成影响。
同:您结婚时村子里所有姓陈的人都来参加婚宴吗?
CL:没有,只有有亲戚关系的来参加,比如同一个爷爷的兄弟姐妹之间、表兄弟表姐妹等。我们村子姓陈的占60%多,还有姓金的。姓金的如果都来,面就太广了。
同:姓陈的人占60%多,那是不是有很多祠堂呢?
CL:祠堂只有一个,分一房、二房、三房、四房。也就是曾祖父的四个儿子。我是三房。辈分最大的叫大长公。CYL,今年有86、87了吧,辈分最大。
同:陈氏家族发生事情是请陈长公(大长公)来解决的吗?大长公是否很有权利呢?
CL:以前,早年的大长公权利挺大的,发生了纠纷,只要大长公出面,就由大长公说了算。现在,纠纷等一会由村长、书记来解决。现在只是出于家规,尊重大长公,而且下辈婚礼都要请大长公参加。
同:姓陈的祖先,你知道是谁吗?
CL:不清楚。记在谱上陈氏有一本家谱。我们是第26世,我儿子是27世,孙子28世。
同:家族中有家规家法吗?
CL:一般没有,不像红楼梦中的家族人多,家庭大,现在一家中人并不多,没必要。
同:解放后,有大户人家吗?
CL:大户人家要以土地、人口、财产为标准,总不能一个出去你大户人家吧。儿、田、牛都要有一些。姓陈、姓王(占村人口的20%)中有过大户人家。
同:你们这里的信仰?宗教——信耶稣40%。你信什么?
CL:信宗教——信佛。信佛是宗教,信耶稣是基督教。没办法信礼拜,无法取信教主。信上帝的和信佛的一般不通婚,但也有特殊的,再说信仰也是可以改变的。
同:退休后有退休金吗?
CL:当书记(包括大队长)65年~70年~81年,经过文革戴高帽,游街斗争。那时候很像解放时的斗争地主那样。
同:“文革”后一直当书记吗?
CL:没有。我是第三届到81年退休。后来都是三年一届。现在好一点的,一般当二届。那时候如果没犯其他错误,那时的人对党的政策,对各方面都掌握,不像现在的人这样乱来,不是我把他们讲坏了,现在社会发展了不同了。
同:那你们这里老人老了怎么办?
CL:现在有的人去厂里上班的话,人民保险局是有保险的,过去是没有保险的,不过有的还是没有的。
同:老人去世的话,家族的人都来送吗?
CL:这样有的。现在老人去世了,地方上的老人或老人组的都来送丧的,同家族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地方上的老人,女的是50岁入老人组,男的55岁入老人组,都可以去送丧了。还没参加老人组的也就没去送丧,参加老人组的去送丧。
同:你参加老人组了吗?
CL:有的,一般都55岁,我今年65岁了,到今年已经9年了。到明年就10年了。
同:你们这里办丧事费用大吗?
CL:大的。看家庭条件的,如果上辈子女多的话,这样丧事也会办大一点,如果下代条件好的话就更大。条件差一点的或者说子女少一点就简单一点,如果说子女四、五个,七八十岁的都是解放前出生的,下面子女就——现在发展了,我们那时还允许生三个的,如果让我们生,肯定会起码生五、六个。我们那时党的政策还允许生三个,我们还听党的政策。如果让我们生,我三个都是男孩,我还可以生个女的。当时是干部,要听党的政策。现在的话,我大儿子最多给生两个。第二个嘛还可以生两个,小儿子就只能生一个了。如果第一胎生男的,就只能生一个。我老三就只生了一个。以后接下来大都只有一个了。最多也是两个。第一胎是男的话都只能生一个,不管你是国家户口还是农村户口。
同:现在你儿子他们生活条件怎样?
CL:他们都办厂。办企业一般都还可以。比好的比不上,一般还可以。
同:现在你还有种田吗?
CL:田啊,现在没种了,我们村的WJL对土地承包做出的贡献很大。为什么会说他的贡献很大呢?过去,大家办工厂的想种田,种田的想办工厂,思想有二心事情就办不好的,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WJL土地承包以后,坊村的田都承包给他一个人,给他种的话,这里的很多人就去办工厂。
同:您儿子他们的收入还不错吧?
CL:一般还可以。现在整个坊村都是办工厂的了。
同:你现在住在哪里?
CL:我现在住老三那里,因为他的房子还比较大,也蛮好,再一点他对长辈也非常孝敬。我出去住,他也会感觉不好意思。
同:你福气很好啊。
CL:他对我们长辈非常孝敬,我当时三个儿子,建了3、5栋房子,我本身有七个兄弟,我是最大的,我对上辈也就很尊敬的。
同:一般父母都住在第一个儿子那里吗?
CL:在那时来说,以为你是长子,长子对上辈一定要尊敬。古诗中不是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嘛,如果长子对上辈不孝顺,在理论上是讲不过去的。所以说,一般孝顺的子女都不能够离开上辈。现在有些人把房子租给别人,上辈都没地方住,这一点确实没道德的。我们这里有个老人说爸爸是轮着当的。你爸老了,你开始当爸,当你老了,你儿子长大了,儿子就当爸爸,儿子老了,孙子长大了也会当爸爸。所以说爸爸是轮着做的,所以说,我们对家规这个东西的决定上辈对子女进行怎样的教育。如果我们上辈对子女教育的好,他对你上辈也就会尊重,如果说教育的不好,就无法无天了。所以家规教育这些是相当重要的。有些家庭子女走歪门邪道,那就不得了。他们自己本身走的是歪门邪道,怎么会对上辈尊重孝敬呢?这是看人而定的嘛。
同:您现在是在你们儿子家轮着吃的吗?
CL:我现在吃呢,第三个儿子他条件也蛮好,他就叫我在他那里吃了。本来说,在以前来说,三个儿子或者轮着吃,或者今天你在大儿子家,明天老二家吃,后天老三家吃,或者说我今天我是老年人了,想生活清静点就自己吃。他们应该给我生活费,或者一个月给我们多少钱,要给我们生活的,但是,我自己而言,我的钱自己吃吃是够的,另外一个老三条件也比较好,他们两夫妻只有一个小孩,他们也不会缺少我们两个老年人的饭,所以我们现在也都在老三家吃。他也没有问老大老二年生活费,反正老三他也是自愿让我们在他家吃,他也更不可能对上辈提起这些的。如果他年纪大了,钱放着也没用了,反正是要留下来给他儿子的,只要他有这份对上辈孝敬的心。
同:那你大儿子,二儿子经常来看你们吗?
CL:有的,按我们农村风俗来说,春节到,或者说端午节、八月十五,还有过年要压岁啊。压岁钱去年也送了4000元,我们两个人各2000,他给我们4000,我们给他们呢,也每个孙子1000,自己也收一点。要是他们给上辈,我们不拿过来的话,孝敬的意义也就没了。去年过年的话,三个人总共也10000多。一万多块我们就拿了一半,然后给孙子,他们都两个儿子,每个人1000,第三个只有一个也2000,一个人也2000。(笑)
同:你平时有什么消遣的,比如说打牌啊?
CL:我啊,我就打麻将。子女说:爸你天天坐着坐了会身体不好。早上一吃就有人打电话来叫有空吗?去打麻将,一坐下来就到中午,中午饭吃了就到晚上,晚饭吃了都最早也要到十点。一天也没空,这两个月,前天去田里劳动,有半亩田想锄一下,种蔬菜,锄一下,运动运动也好多了。要不吃了就打麻将,没什么其他事情,自己办厂嘛,一个是自己年龄大了,另一个不想管太多。老三说让我去厂里做什么,我叫他宁愿再去找个人,我就在家里休息了。(笑——)我们这里有的老年人,比我年龄还大的,对子女是很关心的。我为什么呢?我对这些还不习惯。他们对子女厂里这些管着,那些管着。我一个年龄大了,管多了好吗?又干不起来,干得不好他们又会嫌弃。再一个就是我今天替老大干,不替老二干,老二家会有意见,替老二干,不替老三干,老三有意见,反正都不干,我就坐着休息,他们也没什么想法了。
同:你儿子他们的文化程度怎样?
CL:他们那时还都是初中毕业懂得,成绩都很差啊,高中也都没读。
同:那是他们自己不愿读吗?
CL:就是他们自己不想读了,第三个儿子那时读书算是最好的了,想让他读高中,他自己不要读了。现在啊,他们自己小孩上学了,他们才明白了。你们也一样,现在社会发展了,以后如果没有高中以上、大学文凭的话,在社会上根本就不能。以前来说,小学毕业是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的发展的,我孙子10岁对电脑就已经懂了,是吧!我们以后社会发展更快。我孙子对我说:爷爷,我事情太多了。他报给我听,一个星期两天休息,四天学习,在小学里读两年级。在一年级的时候有三个项目:画画,音乐,音乐挺好的,去瑞安参加比赛,都得一等奖。一年级,书画,象棋三个项目。我跟小孩子妈妈说:学这么多,他接受得了吗?小孩妈妈说:爸爸,他都学会了嘛,先让他懂一些,先入门。我说:太多了,脑袋受不了,不接受。她说:他不会都成功的,懂一些先。他们都有上班的,早上要把他送到学校,中午接来,吃了还要送过去,晚上接回来。星期二,星期六,星期日,送去学书法。我们岁数大了,对家用电器不懂,他现在都懂,电脑怎么样子,他都知道。我们这么大岁数了,根本没见过,只上了小学,根本不知道原理。他现在见过,有学过。所以希望你们以后读书,一定要努力。没有程度根本跟不上社会发展。我们这里的工厂请职工都要高中程度,没有高中程度根本进不了这个厂,因为那些设备都是全自动的,你没有一定的程度,你根本跟不上。你做工人最大啊!做工人也会英语,不然老板也不要的。我这里发展比外面快,都要大学毕业,那些线路里面都是由电脑控制,不懂你去干什么?扫地也不让你扫。你想去扫地啊!以后,社会发展越快,需要的文化水平就越高。社会发展快,你水平跟不上,你社会就发展不起来。过去,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时,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拉去批斗。毛主席最大的错误,就是对知识分子。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上山下乡,大学也被取消了。发展不起来了。现在大学生这么多了,以前有几个啊?是吧?社会发展没有文化水平提高,社会发展起来吗?你所以科技东西全部是由大学生出来的,像我们这些劳动农民能搞什么。所以现在你们以后社会发展,文化水平越高,是吧?现在高中程度就不够了。
同:现在学校多了,幼儿园,小学呀。
CL:幼儿园没有,小学是村办的,现在五年制读了,小学毕业了。中学嘛,到鲍田上,鲍田中学。一般有钱的去塘下读或其他的学校读,有钱嘛。
同:以前你们村里大学生多不多?现在大学生相当多。
CL:大学毕业,过去大学毕业,在我当书记时,大学毕业有一个,现在在温州一医当教授,叫陈什么,现在也想不起来了。这是一个,第二个,陈云华,读书,农村最好。他从小学开始读书,一直到大学都是第一。他浙大毕业读出来分配工作,分配到了教办,后来去美国留学,所以读书最好还是这个人。现在工资一个月可以到达一万多几千,这个读书最好了。
同:那么应该说你们收入还比较高,一年大概有多少?
CL:我们这,我们这的收入,数字是没统计出来,高收入的也不少,但不公平,有的一般也没有。有的办厂的请工人的,收入还不仅好,有的没办工厂的或没请工人的也有。
同:那你的儿子呢?您第三个儿子收入应该相当高吧?
CL:收入这个比不出来的,一般生活水平,你好的你不上。第三个一个人一年一万多。
同:以前,收入大部分都是花在吃的方面。
CL:是,你收入少了,消费结构不一样,打比方讲,我是一个市委书记,工资可以拿四千一个月,你是一般的镇委书记,工资就两千多。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是人就只有两千,我是人就四千。我消费比你的高,因为我的工资高,一个月有你两个月多,所以可以衣服也可以买其他高档的东西。你收入本身就少,你还买高档的,买不起。我去瑞安买服装,第三儿媳说:爸爸,我明天去给你买一件衣服,买好的,还是买差的?我说:我老了,不用那么好,一般就可以了。她拿出来1080元的。羊毛衫的,有个老人头的标志。我问那个营业员:你这个这么高的,是什么做的?我们这些老人来有没有少一半的?营业员说:我们这里没有打折的,没有少的,1080元,最低价了。我看了一下,到了塘下,有件208的,看起来也一样有一个标志。我买了1080元看过去没什么差别但是摸一下就没得比了,现在买一件衣服买一条裤子,1700多,裤子600多,衣服1080元,这么一件衣服买过去要1080,在过去来讲这是根本想不到的。但是我们老人去买钱也是有的,就是想不开,舍不得。因为老人的收入也是后辈们给的。那他们买给你呢,一个来讲好的买件给你,另一个是他们收入还可以,他买件给你就买件给你。是吧?如果他自己生活都困难,也就不会买这么好的衣服给你了,工资也没有1000,买一件衣服也要一千多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个东西嘛,家庭发展快,家庭水平就高,你发展越快,生活水平越高,比如朋友说我们去瑞安某某宾馆坐坐,如果你今天连吃的都没有今天吃了,就要明天的后天的,我们村里也一样,现在人均生活水平发展比较快,办厂的,好的,请的人多一些,差一些的,请的人就少。所以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将来的前途也就会好一些。现在大学生很多了,到处都是,所以大学水平也不是很高了,不像以前了,所以能读就尽量读,读的越多越好。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