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田野:茄秧与丫集人的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图4-1

');" class="a2">收藏

在到丫集访问茄农前,仅仅在《浙江省乡镇年鉴(1998)》和1998年青田村会计为街镇镇志编辑部提供的青田村志稿中知道茄秧是这里的特产。至于茄秧对丫集人生活的影响,我和我的同事知之甚少。2003年,在经过多次、多角度的访谈后,小小的茄秧给我们展现了丫集人一个纷繁、多彩的生活世界。

丫集,行政上只是青田村的一个自然村。20世纪50年代前,丫集与青田自然村(下简称青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村落。青田,根据HBZ老人的回忆,“是个农商村子,一半是务农,一半是商贾为生。对于家庭粮食,半数是购买来吃”。而丫集则是一个纯农业村。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以及接踵而来的农业集体化,两个自然村开始走向一元化的生产模式,以粮为纲。青田是弃工商而务农,丫集则是扬传统农业优势,见缝插针,以小小的一株株茄秧,跨越村界,成为日常生活与外界密切相关的一个村落。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丫集人凭借茄秧着实赚了一把。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转制和粮食市场的放开、其他地区大棚蔬菜的发展,就业门路的增加,茄秧的种植在这里也逐渐边缘化。一是从事茄秧种植的村民老龄化,茄秧地里已看不见年轻人的影子;二是街镇工业园区的北进,渐渐已向茄秧地逼近。丫集的茄秧产业正面临着一次转型。

图4-1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