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墙上的文字——青田人五十年人生烙印
在线阅读

图5-1

青田村民宅墙上留下的1949年以前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洁光片羽,闪烁着青田昔日文明之光。在青田自然村,一幢老房子大门石横额上方砖雕“耕读传家”四字,显得鹤立鸡群,仿佛向人们倾诉着文化的沉积。10878162001年8月27日,宁波大学历史系方志专业学生杨军益曾对“耕读传家”这幢老房子的来历做过调查,他在手记中写道:

青田村现有一所无人居住的破败房子,前门石横额上书“耕读传家”四字。此房为村民HZX老人(现年68岁)的太爷HYX所建。HYX原本在金华、衢县一带开南货店。同治四年,街镇发洪水。不久,其回故里,从冷傍迁至青田重建家园,是为七房头(其有二妻七子),现“耕读传家”这所老房子仅是当年大宅后面一个放工具的厢房。“耕读传家”,是当年房子主人的一种生活理想。HYX之子HSK曾做过乡间塾师,其他子孙皆为农民。

这“耕读传家”四字。实事求是地说,青田的年轻人已经漠视它。1949年以来,由于生产关系、户籍制度的变化,本来半工商、半务农的青田自然村人,清一色地都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一幢幢清朝以来的房子,因为人口的增多导致对空间的挤压,住宅内环境恶化。我们从村中河道边、池塘边随意抛弃着的石板品味青田自然村往昔曾有过的华丽住宅。然后像一个窥视者,挨着一幢幢房子,寻觅意境中的江南园林及其透视出的书卷气。除了HBZ祖上留下的老宅,青田还有园林风味的住宅吗?2004年1月3日,志邦、志华、燕锋路过R家。透过大门向里张望,发现这所老房子的主人在堂间门口摆着两大盆铁树及其他一些花木。在院子西南角有一株玉兰树。为防寒,主人还在玉兰树外面罩了一个塑料薄膜的棚子。这是我们除了HBZ老人后院房屋倒塌清理出的有园林风味的“后花园”之外,唯一在青田见到有传统人文气息的院子。

房子的主人是杭州退休回来的,今年77岁。他指着大门上方镶嵌着的一块石雕,激动地说:“这是狮子!‘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敲掉了。”外墙上50年代刷写的“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字迹依稀可认。

R家的堂间,贴了一些画。最有意思的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剧照和毛主席的像贴在同一个墙面上。老人告诉我们这是四五年前他的孙女贴的。我们无从知道当时老人的孙女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将毛主席像买回来贴在墙上的。在农村也只能在这样的老宅里还可以见到毛主席慈祥的笑容。

志邦问老人的工作经历。他开门见山地说是“50年代在省委工作过”。志邦以为听错了,但又不好意思再问,就拐了个弯:“当时省委在哪里?”

“在杭州昭庆寺附近。原先在梅花碑。”老人显然对这段省委的工作经历很自豪。

图5-2 走进R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与HBZ老人不同的闲适生活。有着稳定收入的RWL老人种花植树,颐养天年,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你做什么工作呢?”

“食堂烧饭。”

“哦。大爷,我们见过。”志邦猛然想起,他儿子不就是在街镇开R记饭店吗?我们在那里还品尝过老人亲手做的鱼丸呢!老人继续告诉我,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街镇开饭店,一个在杭州工作。这我们在R记饭店,他儿子已告诉过我们。在杭州的儿子是80年代后顶职去的。

从R家出来,再注视外墙上的标语。下方还有依稀可辨的六个字:

□□已经压倒西风

志华说:“完整的应是东风已经压倒西风。”

志邦猛然想起老人家似乎曾经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些墙上的文字不就是一个普通农村与国家命运相连接的印记吗?

红色、黑色,刷写在青田村民宅墙上的文字,

一部无声的历史,叙述着村落乃至国家的一段历史。

');" class="a2">收藏

图5-1

青田村民宅墙上留下的1949年以前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洁光片羽,闪烁着青田昔日文明之光。在青田自然村,一幢老房子大门石横额上方砖雕“耕读传家”四字,显得鹤立鸡群,仿佛向人们倾诉着文化的沉积。10878162001年8月27日,宁波大学历史系方志专业学生杨军益曾对“耕读传家”这幢老房子的来历做过调查,他在手记中写道:

青田村现有一所无人居住的破败房子,前门石横额上书“耕读传家”四字。此房为村民HZX老人(现年68岁)的太爷HYX所建。HYX原本在金华、衢县一带开南货店。同治四年,街镇发洪水。不久,其回故里,从冷傍迁至青田重建家园,是为七房头(其有二妻七子),现“耕读传家”这所老房子仅是当年大宅后面一个放工具的厢房。“耕读传家”,是当年房子主人的一种生活理想。HYX之子HSK曾做过乡间塾师,其他子孙皆为农民。

这“耕读传家”四字。实事求是地说,青田的年轻人已经漠视它。1949年以来,由于生产关系、户籍制度的变化,本来半工商、半务农的青田自然村人,清一色地都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一幢幢清朝以来的房子,因为人口的增多导致对空间的挤压,住宅内环境恶化。我们从村中河道边、池塘边随意抛弃着的石板品味青田自然村往昔曾有过的华丽住宅。然后像一个窥视者,挨着一幢幢房子,寻觅意境中的江南园林及其透视出的书卷气。除了HBZ祖上留下的老宅,青田还有园林风味的住宅吗?2004年1月3日,志邦、志华、燕锋路过R家。透过大门向里张望,发现这所老房子的主人在堂间门口摆着两大盆铁树及其他一些花木。在院子西南角有一株玉兰树。为防寒,主人还在玉兰树外面罩了一个塑料薄膜的棚子。这是我们除了HBZ老人后院房屋倒塌清理出的有园林风味的“后花园”之外,唯一在青田见到有传统人文气息的院子。

房子的主人是杭州退休回来的,今年77岁。他指着大门上方镶嵌着的一块石雕,激动地说:“这是狮子!‘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敲掉了。”外墙上50年代刷写的“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字迹依稀可认。

R家的堂间,贴了一些画。最有意思的是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剧照和毛主席的像贴在同一个墙面上。老人告诉我们这是四五年前他的孙女贴的。我们无从知道当时老人的孙女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将毛主席像买回来贴在墙上的。在农村也只能在这样的老宅里还可以见到毛主席慈祥的笑容。

志邦问老人的工作经历。他开门见山地说是“50年代在省委工作过”。志邦以为听错了,但又不好意思再问,就拐了个弯:“当时省委在哪里?”

“在杭州昭庆寺附近。原先在梅花碑。”老人显然对这段省委的工作经历很自豪。

图5-2 走进R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与HBZ老人不同的闲适生活。有着稳定收入的RWL老人种花植树,颐养天年,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你做什么工作呢?”

“食堂烧饭。”

“哦。大爷,我们见过。”志邦猛然想起,他儿子不就是在街镇开R记饭店吗?我们在那里还品尝过老人亲手做的鱼丸呢!老人继续告诉我,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街镇开饭店,一个在杭州工作。这我们在R记饭店,他儿子已告诉过我们。在杭州的儿子是80年代后顶职去的。

从R家出来,再注视外墙上的标语。下方还有依稀可辨的六个字:

□□已经压倒西风

志华说:“完整的应是东风已经压倒西风。”

志邦猛然想起老人家似乎曾经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些墙上的文字不就是一个普通农村与国家命运相连接的印记吗?

红色、黑色,刷写在青田村民宅墙上的文字,

一部无声的历史,叙述着村落乃至国家的一段历史。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