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导论
在线阅读 收藏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愈发广泛。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对仍停留在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将会使中国农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压力。在农民就业、收入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之时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不仅会对农产品价格、农民就业和收入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会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产生深刻的影响。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受全球化的影响较大;目前农业支持政策存在的不合理性影响到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低,不仅使我国农业在竞争的起点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还使农业缺少实施“绿箱政策”的载体;全球化使部分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空间受限,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加。

●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市场竞争与风险的增加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经济运作的角度看,农业在以资本流动产生增值的全球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弱势和需要保护的地位;全球化导致的资本、技术、产品流动把农业纳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农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更难以预测和控制。

●农民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农民就是这个问题的性质体现以及形式特征。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农民,在全球化过程中将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要摆脱原有的各种制约因素,寻求新的出路。首先,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土地制度,让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使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效益更大化;其次,是摆脱自然的或小农的农业经营模式,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第三,通过提高农村的教育、科技水平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使土地的各种功能得到合理高效的整体发挥;第四,向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建立农村社会保障运作机制,使农民有可能在选择的意义上改善土地的多重功能或价值的发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