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发展要有新思路
在线阅读 收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经济发展方面,到2020年,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个目标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代表了全国人民期盼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中国人民进入新世纪的宣言书,是凝聚亿万中华儿女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动员令。实现这个目标,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社会由农耕时代进入工业化时代,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必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二三百年时间完成了这个进程。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保持了20年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东亚奇迹”。韩国的快速增长持续了30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50年代,到80年代进入高速增长期。如果能把前二十几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保持到2020年,那就意味着至少创造两项世界纪录:经济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在一定时期内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人口最多。这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

这个目标既是科学的也是艰巨的。应当说,在未来18年,我们有足够条件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首先,我们有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据世界银行统计,到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40美元,在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9位,刚刚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到2002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比,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按照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时,才处于高速增长期。今后18年,中国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其次,中国40%左右的储蓄率可以使投资率保持在37%左右,从而支持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改革以来的发展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方面的大量投入,使能源、交通等瓶颈制约已被打破,主要原材料的供给能力比较充裕。第四,近几年教育事业大发展,特别是2002年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已达464万人,为今后18年的经济增长准备了比较充足的人才条件。第五,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将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将能不断地把增长的潜力发掘出来,增强国民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需求不足仍然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市场商品中供过于求的比重仍在上升;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和纯种粮户的收入下降,使农村市场销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降低,成为制约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三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今后几年,正是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国有企业富余人员下岗分流仍然会继续,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矛盾十分尖锐;四是科学技术成为制约投资和产业升级的主要瓶颈。目前每年进口机电产品上千亿美元,由于缺乏技术,国内无法进行能替代进口的生产和投资;五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各类市场主体不能平等、充分地获得资金支持,物价持续几年走低,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根本改变。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正是针对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提出来的。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发展上取得的成就,是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并大胆实践的结果。今后18年,我们能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取决于能不能找到新的发展思路,把我们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并妥善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因为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很快,许多矛盾和问题是过去未曾遇到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大胆创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引导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十六大报告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论述,对于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今后的发展目标,是极其重要的。概括我的学习体会,十六大报告围绕新的发展思路,主要提出了以下要求: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