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
在线阅读 收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社会领域的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温家宝总理多次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2003年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针,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改革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是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除了政府要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外,更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社会资金的投入。

二是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性单位要加快向事业单位转制,公益性事业单位也要深化内部改革,增强活力。

三是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领域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

社会领域各项事业单位和改革,都体现上述基本要求,特别是要重点搞好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事业单位的改革。因为这些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在科技体制方面,要重点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上届政府在推进部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但从整体来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二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开发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科研单位缺乏技术开发的积极性,以致目前技术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在教育体制方面突出的问题,一是教育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脱节,每年新毕业的学生不少人专业不对路,一方面是许多行业和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找不到用人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缺乏就业和谋生的能力。教育结构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应当通过教育体制包括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解决。二是在目前各类产品和服务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格局下,教育是仅有的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行业。要鼓励社会办学,在继续增加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同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满足人民迅速提高的受教育的需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重点解决两大紧迫问题:一是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卫生部组织的联合调查,目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3位。占总人口30%的城镇占有80%的医疗卫生资源,而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仍继续逆向配置。二是医疗费用过高,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民看不起病,大量利润流向医药生产、流通、服务环节,假劣药品屡禁不绝。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入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检验社会领域改革的成效,应当看其对上述问题解决的程度。改革不能回避矛盾,而必须解决矛盾。社会领域的改革比起经济体制改革要复杂得多,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应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好的典型,吸取国外的成熟经验,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经充分论证后付诸实施。通过大力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必将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全体人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