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在线阅读 收藏

这次会议,我们用两天的时间,讨论了一个关系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即粮食主产区怎样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今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突出的是粮食主产区的问题。加快粮食主产区经济的发展,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沿海省、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很快,特别是在一些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市。我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以后,曾到浙江农村作了三次调研。浙江的农民很富,富裕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杭州市的一些城市居民。现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是中西部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价格不断下跌,把粮食作为主产业的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困难。怎样增加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呢?现在,中央的一些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思考和探索解决这个问题,但到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长垣的经验正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谋到了有效的办法,找到了突破口。

这两天的会议,围绕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大家对长垣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长垣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还表现出农村工业化的强大力量,创造出了比物质财富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体现了长垣人民的市场竞争意识。长垣现在搞的这几个产业,都是供大于求的产业,原来都有一些企业在生产。他们硬是用更好的质量、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服务,从别人手中夺到了一部分市场。说明我们几千年来只会种地的农民也能干好工业,并有了市场竞争意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二是体现了长垣人民的顽强拼搏精神。改革开放初期,长垣就在探索怎样搞工业,开始办乡镇企业,出去做一些小生意,搞推销。失败了重新来,再失败再干,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直到最近七八年,才成功了。没有前十几年的失败,就没有现在的成功。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三是体现了长垣人民分工与协作的观念。传统的农业就是种地,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太多的分工、协作和配合。但是,长垣现在兴起的块状经济,是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的搞销售,有的搞零配件,有的搞组装,这种专业化分工是他们自己形成的,不是政府哪个部门给他们分的工。这充分说明,长垣的农民已经走出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束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来发展经济,能够树立分工与协作的观念,这是一场革命。

四是体现了长垣人民开拓创新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开拓市场由小到大,而且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一家一户开始到出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一直到现在公司制的雏形,在体制上不断创新。

长垣人民的这四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这些精神不仅属于长垣人民,也集中体现了我们河南人民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相结合的结果。我们要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有这些精神。

下面,我想就长垣经验,再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