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非常困难的爬坡阶段,特别是上半年出现的“非典”疫情,使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在浙江开这个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
近几年,我多次来浙江调查,2000年来调查浙江农民收入问题,全国农民收入增长很困难,而浙江的农民收入增长很快,这一现象强烈地吸引了我;2001年来浙江调查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出口的问题;2002年来浙江调查所有制结构问题。每一次都学到很多东西,感到非常振奋。大家在讨论中谈到的全国农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在浙江都已经有了很好的答案。比如说全国农村的人均现金收入上半年增长2.5%,而浙江是11.9%;全国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是下降的,特别是来自种植业的收入连续几年是下降的,浙江上半年来自农业收入增长16%;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常困难,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出现下降的局面,而浙江不仅解决了自己劳动力就业,还吸纳外省的七百多万人口来浙江打工。这些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学习、探讨浙江农村发展的经验和深层次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五条。
第一,能够让千百万农民成为创业和市场的主体。浙江四千多万人,三千多万农民,乡镇企业105万个,个体工商户一百多万户,农民中大大小小老板至少有三四百万。这些人20年前就会种稻子,20年以后成了企业家,在国内甚至国际能够跟外国企业竞争的著名企业家至少有十几个,如鲁冠球、南存辉、邱继宝,他们的产品能够打入国际市场,把同行业的企业挤垮,确实不简单。鲁冠球过去是个铁匠,现在他的公司年销售额一百多亿元,公司的万向节把美国的万向节都打倒了,已经占了全世界万向节市场的10%。邱继宝以前是弹棉花的,现在他的缝纫机是中国缝纫机的代表,占全国缝纫机出口的60%。正是这批农民敢闯敢冒,形成了一个创业的氛围,一个人办厂,吸纳几百人上千人,其他人跟着都富起来了。浙江真正把几千万农民发动起来了,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巨大的创造才能,成为创业的主体、市场的主体,这是浙江最重要的经验。
第二,浙江能够不断地进行体制创新。一开始,农民一家一户搞私有,搞个体,后来发展大了,这些企业家能够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向着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所以能够很快地把企业做大做强。像南存辉,正泰集团开始百分之百是他个人的,后来搞股份制,他自己的股比不断降低,但绝对额大了,他还是控股,这样企业很快就做大了,现在集团的销售额已经上60亿了。特别是在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中央提出了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16个字各省理解不一、反映不一,有的人怀疑,有的在等待、观望,而浙江人如获至宝,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发表以后,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搞了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出台了配套文件,对国有企业如何搞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如何清晰,个体私营企业如何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集体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怎么搞股份合作制,如何按公司法要求组织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等等,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前年我来浙江调查,在开座谈会时,看到了这一套文件。如果没有政府配套文件的引导,乡镇企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比如说中央提出“产权清晰”这四个字,如何具体化,浙江省政府的文件就规定,集体企业在改制时职工股不能超过全部股份的50%,职工股中骨干持股不能超过职工股的50%,骨干股中的核心层股本不能超过骨干股的50%,这样就画了一个大体框框,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考虑进去,非常精细。我调查了好多企业,问了他们的股权结构,“产权清晰”这四个字真正在浙江得到了落实。最有代表性的是宁波雅戈尔,股权结构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公有股占20%左右,一部分是职工股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是社会股。这样的股权结构非常合理,当地镇政府的集体股可以拿分红搞低保、搞公共设施建设;职工股可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社会股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
第三,不断强化开放意识,发展外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出省经商的人有300万,出国经商的人有100万,这400万人,是市场中非常活跃的一部分人。通过这部分人的活动,把浙江的市场同全国的和国际的市场联在一起。这样就沟通了信息。他们不仅到外面去投资,而且积极吸引外资。这几年外资增长也很快。对外地来的劳动力不歧视。不仅给工作,干得好,可以留下来,还可以选上人大代表,有的连家都迁到这儿来了。这种比较开放的政策,可以保持劳动力的较低的成本,从而保持了产品的竞争力。有的城市为外来劳动力设置很高的门槛,结果一些商品的成本就很高,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浙江的贡献不仅在一个浙江省,对全国都做出了贡献。
第四,能够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本经营制度讲的是双层经营,一层是家庭经营,一层是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在好多省已经名存实亡了,而浙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里面包括社区的服务组织,就是原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前些年,浙江搞了一个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点活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结对帮扶的办法,消灭了一批没有集体经济的空白村。另外,重点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些来推动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去年浙江的养殖业已经超过了捕捞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四月份,我去法国、荷兰考察合作社。法国和荷兰是农产品出口的第二、第三大国。经济效益荷兰最好,荷兰一年出口三百多亿美元,进口一百多亿美元。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出口最多。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还是农产品进口国,经过这二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只有22万农业劳动力,1600万亩耕地,这么一个小地方,农业条件不好,怎么会成为世界第三农产品出口大国呢?我看是合作社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社出口的农产品占整个农产品出口的60%~80%,农产品的加工有相当大一部分通过合作社来进行。合作社的任务,一是搞加工,二是搞销售,三是搞服务,四是搞金融方面的合作。国家对合作社给予政策扶持,法国农产品的增值税为35%~38%,而合作社全免,农产品的产品税免二分之一。合作社买大件农具,政府给予几万法郎的补贴。虽然好多私营企业对此意见很大,不断在议会攻击,说造成不公平竞争。合作社的代言人就讲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必须给予支持。而且合作社只有15~20个农户参加,销售的农产品80%是农户自己的,通过农业部的认定,政府才免税,这样政府财政的补贴才能真正扶持到农户。我们也应该探索通过合作社把补贴真正补给农民。上午周国富同志讲的浙江“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这个模式比较好。
第五,浙江的各级党政组织积极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放水养鱼。20世纪80年代,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财政还不宽裕,每年能够拿出几千万作为财政的贷款贴息,鼓励那些能够出口、有市场的乡镇企业发展,引导银行给他们贷款,经常召开银企见面座谈会,探讨建立乡镇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现在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财力强了,不仅是省里拿出几个亿的财力,而且市县也拿出一定的财力作为贷款贴息,来解决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在乡镇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一批比较开明的领导能够为乡镇企业撑腰壮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如义乌的发展初期,县领导提出了四条政策,才使义乌从小到大,搞成现在这么大的市场。如果没有领导支持,也就根本没有今天的发展。地方党政领导在本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浙江发展比较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总的来讲,浙江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我们这次会议在这里开,大家能够到下面看看,把浙江的经验学过去,如果经过十几年到二十年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有十个省像浙江这样,全国的现代化局面就决定了。浙江今年人均GDP可达到2000美元。如果按现在的发展速度,人均GDP到2010年再翻一番没问题,可以达到4000美元,到2020年再翻一番,达到8000美元。如果2020年人民币升值20%的话,人均就达到1万美元,相当于现在韩国的水平。一个浙江省相当于韩国,再有十个省像浙江一样,就不得了。中部的潜力很大,像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安徽这些省,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交通条件跟浙江比,都要比这里好,只要真正把浙江的经验学回去,农村经济发展就能赶上来,目前面临的困难也是完全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