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软件产业必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由国务院9个部委联合召开的振兴软件产业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我相信,这次会议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根据9个部门制定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到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达到50亿美元,从业人员要达到80万人。这个目标,我认为是实事求是的。尽管跟印度比,在某些指标上可能还赶不上。印度2003年软件出口可能会达到100亿美元。再有两年,到2005年,可能会达到150亿美元。我们达到50亿美元,也只是印度出口的1/3,差距还是很大的。产业的规模可能比印度要大一些。印度软件80%是出口的,按150亿美元的出口额反推过来,软件产业总规模按人民币算也就是1800到2000亿元的规模。如果我们达到2500亿元规模的话,在总规模上可能比印度要多一些。从业人员规模,印度最近提出来到2008年从业人员要达到220万人。到2005年,从业人员规模可能会接近100万人。我们达到80万人,可能比印度要少一点。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还有三年时间,难度很大,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搞不好,我们一放松,这个目标可能就要落空。

所以,要实现《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提出的目标,根据2002年九月份我带一个软件考察团到印度、爱尔兰考察的结果,中国软件产业必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实现超常增长。为此,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小打小闹不行。在政策上、在人员培训上,在各个方面都要采取超常措施,才能实现这样一个增长。下面讲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要充分利用中国的软件市场,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培育中国软件业的成长。去年中国信息产业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了。市场规模很大,这是印度的软件业求之不得的,印度国内没有这样一个软件市场规模,只能靠出口把软件产业做大。中国的软件业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市场,但是2/3的市场都丢掉了,让外国人占了,我们仅占领了1/3的市场,太可惜了。怎么利用这么大的软件市场把我们自己的软件业做大,这里面就要有诀窍、有战略、有策略。我觉得这几年,我们一个很成功的战略就是在水力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从二滩电站开始一直到三峡电站,我们都实行国际招标。在招标过程中,欢迎外国跨国公司来投标,但是投标的条件就是必须拉一个中国的水电设备制造企业一起来投标,而且要求逐步增加设备国内制造的比重,要向中国企业转让制造技术。比如第一台机组交付时,80%在国外制造,20%在国内制造;第二台国内制造的比重要增加到40%;第三台,国内制造的比重要达到60%;到最后一台机组交付使用的时候,100%要在国内制造,而且技术要全部转让。出了问题,外国公司还要负责。你答应这个条件,你就来投标,不答应条件取消投标资格。我们信息产业的投资和软件业的需求大部分都是政府投资,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完全可以用政府采购的方式,来保护我们国内的企业。参加投标,必须优先采用国内软件企业生产的软件,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与WTO规则是不矛盾的。美国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个采购美国产品法,是八十多年以前制定的。美国用纳税人的钱实行的政府采购必须优先采购美国的产品,美国的企业提供不了产品,才可以到国外采购。这个政策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现在搞了这么多信息系统建设都是国家投资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政策来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软件企业的成长。当然,不可能像水电设备这样,一台机组、一台机组来增加国内软件分交比重,但是我们一些大的软件系统的投标,国内软件企业干不了、必须由外国软件企业投标的,外企要跟国内软件企业联合投标、共同开发。比如说,我们工商银行的软件系统,中软集团没能力承担,需要外国企业来做的时候,必须拉上中软一起。这要作为一个重要的策略。我建议,由国家计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一个政府软件采购领导小组,具体来协调这件事情。

第二,以扩大出口为目标,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的资质和软件质量。中国的软件企业要想成长壮大,必须要到国际市场上去,软件企业的资质必须跟国际接轨,要达到美国CMM5级认证,产品才能出口,才有资格到国外去承揽软件业务。现在我们国内还没有一个企业达到CMM5级的认证,无论怎么出口,国外不信你。就像建筑施工企业要有资质认证一样,到国际上去承揽软件业务,企业的资质必须要达到国际标准化的资质认证。在扩大出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企业的资质。国内现在也有一套软件企业的资质认证的标准,但是国际上不认。所以,既要有我们自己的软件企业的资质认证标准和认证机构,同时还要积极到国际市场上去,争取软件的订单,来提高我们的资质标准,逐步使我们的资质标准跟国际接轨。另外,还要建立软件质量认证体系,要有专门的企业来测定软件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在扩大软件的出口过程中,来提高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通过大规模的人才培训,完善软件人才结构,解决目前软件人才不足的矛盾。现在,中国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有二十多万人,印度有四十多万人。按照印度雄心勃勃的计划,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软件园企业的技术人员,都很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到2008年,印度要成为软件超级大国,软件业的规模要达到870亿美元,出口要达到500亿美元,从业人员要达到220万人。到2008年,如果我们国内的软件从业人员也达到220万,5年时间软件从业人员要增加200万人。现在我们一年只能培养软件专业人员6万人,按现在的培训规模,要扩大6倍以上才能满足到2008年从业人员规模达到印度的水平。现在,必须集中优质软件教育资源,用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教材,把软件培训变成程序,在全国铺开几千个点同时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用好的培训资源、最低的成本,很快把人员培训起来。现在大学扩招以后,毕业生就业困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的培养结构跟需求结构不适应,其中软件人员是短缺的。如何加快软件人才的培训,刚才教育部周部长讲了很多办法,我认为还要解放思想。印度一个专门从事软件培训的企业和北大青鸟合资,在中国已经开始搞软件培训,在中国已赚了几百万美元。这是一个高赢利行业,今天在座的企业也不妨涉足教育,参与到软件人才培养中来。要完善软件人才结构,改变目前橄榄形的人才结构为金字塔形结构,重点增加软件领军人才和蓝领人才的培养。

第四,要强化知识产权观念,使软件业成为一个高赢利的行业。中国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重硬轻软”。在发展信息产业中对硬件很重视,对软件不是很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知识产权的观念。这个观念需要全社会来建立。只有强化了知识产权的观念,当软件成了赢利非常高的行业,这样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否则这个行业要实现超常式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刚才,曲部长也讲,我们要实行软件和服务主导型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改变过去硬件主导型的发展战略,从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上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改变过去“重硬轻软”的状况,在一段时期内,把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五,要大力兴办软件园区,引进国外的软件企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办软件企业。印度的软件企业搞得这么大,相当一部分是从美国回来的印度人搞的软件企业。另外,已经形成了几个软件中心,如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孟买、新德里,每个城市都兴建了一两个软件园区。软件园区非常漂亮,环境很好,增值税都是零税率。我们也应当办一批软件园区,让软件企业集中在这里,有一个好的环境,同时吸引我们的留学人员回来,创办软件企业。

第六,要树立系统观念,发扬团队精神,组织大型软件系统的攻关。像金融、海关这些大型系统软件,目前国产化率很低。在这些领域内软件的攻关,需要组织成百上千位软件工程师,共同工作一到两年才能拿下来。这项工作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三峡工程。软件业要树立系统工程的观念。几千个工程师在一起工作,怎么将他们组织到一起,这件事情很不简单。深圳华为集团在班加罗尔办了一个软件公司,雇了一百多个印度人为他们干活,已经办了两三年了,办得很成功。印度人的工薪水平和深圳差不多,但是为什么要在那里办企业?他们认为受到了两点最深的教育。一个是质量管理体系,第二个就是印度人的团队意识。印度软件人员编出来的软件都是标准件,都是组装件。跟我们国内的软件人员有区别,国内软件人员创造性很强,但是随意性比较大,自己搞的软件可能很漂亮,但是拿到系统里边可能就不一定好使了。华为在印度办软件企业,最深的体会就是印度工程师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或者叫做系统观念。我觉得我们国内大型软件系统的攻关,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有些需要大的公司来组织,有些要通过政府来组织。

总之,我们软件产业有这么好的条件,党和国家这么重视,同时有国信办的组织,有9个部委的参与,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中国软件产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定能超过印度、超过爱尔兰,跟我们整个信息产业的规模一样能够进入世界的前列。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