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世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是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发挥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将全面提高,少数发达城市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未来2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中,积极地面对严峻考验与发展机遇,就如何加快推进本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那里奋斗,在那里拼搏,在那里探索。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操作性,更有说服力。
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以及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等15个地级以上城市,大小城市55个。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小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现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形成,新一轮发展将向更高层次推进。他们走过的历程,对广大中西部地区有着示范意义;他们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影响和带动全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湖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谈月明同志的《城市化战略与小康社会》,从多视角反映湖州市在推行城市化战略中的成就。他们将湖州定位为山水园林城市,由此,再展开系统思考,把人居环境、村镇建设、产业发展、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放到重要位置去组织实施。这种发展思路,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值得称赞的。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