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逐渐为人们熟知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中国,2015
王明月: 王明月,内蒙古突泉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宋俊华: 宋俊华,陕西富平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