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词,在中华大地已经回荡了15年有余,它诞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个时期的结束,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到来。
然而,15年来,人们对这个主题词用得越多、越熟悉,反而越来越模糊了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新闻媒体的某些误导,“新时期”变成了只不过是时髦的主题词,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误解:“新时期”=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经济观点和经济意识,最终竟然以一个“钱”字来体现,不是吗?当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讨论“市场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时,一个突出的热门话题是教育经费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教育领域要适应“新时期”,就要“生存靠国家、发展靠自己”,校长就要去创收、去赚钱。似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适应“新时期”的主要标志,就是要用极大的精力去筹措教育经费。于是,人们已经无暇思考一个重要的课题——教育管理者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新时期。本文便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再思考和再认识。
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词,“新时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应该有既具共性又具个性的不同内涵。事实上,教育管理者面临着具有三个含义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