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场位于川西平原,属双流县管辖,北距成都10公里。20世纪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金陵大学内迁成都,曾在此地设立农业服务站作为学生实习和开展社会调查的基地。社会学者曾组织学生在此进行调查,并形成了一批调查报告和论文,美国学者玛丽·博斯沃思·特德雷(Mary Bosworth treudley)根据这些调查报告和论文以及当时参与调查者的回忆,写出了一本名为《中和场的男人和女人》(The Men and Women of Chung Ho Ch’ang)的书,为研究该场镇的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本文是在新的调查基础上,参考该书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比较而写成的。
据史载,中和场的建场年代在清嘉庆之前,但由于那时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场镇的发展相当缓慢。“当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满州人被逐出皇宫,中国迎来第一个无皇帝年代的时候,中和场还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由村集而发展成场镇,是在成都至仁寿的公路修通之后,“由于公路修通,成都至仁寿一线商业浪潮涌动,中和场周围的人家开始举家迁到中和场,中和场随之发展起来”。解放后,场镇建设虽然有了发展,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及“左”的思想的影响,商品生产受到限制,场镇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使场镇获得了迅速发展,场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