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民族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民族社会学在许多西方多民族国家中很受重视,因此也发展得比较快。从大的方面讲,国外民族社会学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第一,西方社会科学把民族放到一个社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中,与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的变迁结合起来研究,所以有关民族关系的理论涵盖面很宽。如美国关于本国多民族社会发展目标的理论,实际上就是一部美国社会史。由于西方社会科学很注重现实社会问题,所以其研究民族问题的重点放在现时的民族关系上。而多年来我国的民族研究比较注重对某个少数民族的单体研究,注重研究其历史、历史人物、风俗习惯、语言、宗教、家族结构等等,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选择该民族“高纯度”的居住区而忽略多民族混住区。同时对于所调查民族与其他民族交往的历史,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民族关系的变化,则相对重视不够,在研究对象和领域方面有局限性。事实上,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在与汉族长期共存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对各民族与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研究,脱离开对当时汉族社会的研究,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是不可能全面和客观的。

第二,有关解释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应当是多样化的。这是因为世界本身是五彩缤纷的,每一个地方的地理条件、自然生态所提供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十分不同的,所以每个地方的不同的人种人群及其发展轨迹也必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很难找到一种真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西方在民族理论方面没有统一的模式,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说它是缺点是有关的理论不系统,说它是优点就是这种状况给了研究者们很大的自由度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的分析、很大的空间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创新。相形之下,我国的民族理论的内容和体系比较单一。

第三,我国民族研究在方法方面也相对陈旧与保守。由于我国社会学、人类学从1949年以来与国际学术界隔绝了几十年(除与前苏联的学术界曾于50年代有些接触外),对西方关于民族研究的理论、方法、手段等等是生疏的。我们的民族研究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民族志和现象描述等方法,对西方的定量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等吸收不够。

在我国的民族研究中,有时存在着机械地遵循“社会进化论”的倾向,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当作惟一的发展轨迹。在民族的定义上,也往往脱离不开传统的框架。

现有文献里的关于民族(Ethnic Groups)的不同定义,有的强调主观意识方面,有的强调客观方面,有的强调传统文化,或强调宗教,或强调体质等等,每种定义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与具体研究主题、研究视角相联系。各国民族的形成过程、发展条件很不相同,因而各个民族所产生的民族意识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我们试图用一种简单化的办法、用一成不变的单一公式去解释问题,无论是民族的定义也好,还是民族的社会形态理论也好,实际上是束缚了我们自己。

关于“社会学的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民族社会学)”,我认为主要由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这六个部分是: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②民族理论和社会的民族关系发展目标,③衡量民族关系的主要变量,④民族集团的结构性差异分析,⑤民族关系专题研究,⑥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关系的演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