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美国与中国:在双边关系的发展中预计仍有争吵
在线阅读 收藏

中美关系似乎在从危机到危机中蹒跚而行,令人难以喘息。最近,美国国会考克斯委员会报告(Cox Committee)声称中国间谍广泛地窃取美国高级机密在美国激起了反华情绪。而同时,在南斯拉夫战争中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使北京的反美态度更加强硬。然而,即使在这最新一轮相互指责之前,新闻舆论也早已显示双方关系难以修复。自1979年双方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以来,没有一年不发生几起事件。有些事件问题很严重,以致某些权威评论家认为将预兆双边关系即将崩溃。这些事件包括:1979年美国通过的引起中国政府强烈反对的《与台湾关系法》,1989年6月4日中国北京天安门事件激起美国的愤怒,中国向伊朗和巴基斯坦销售核武器和导弹及转移有关技术,以及最近的令人烦恼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些有惊无险事件,如中国网球明星胡娜的叛逃,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亨利·吴在1995年秘密访问中国时曾短暂被捕,以及美国不断威胁实施经济制裁以迫使中国接受美国的一些要求。分析家们对这种持续的紧张关系提出了几点解释: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不熟练是最好的解释。根据评论家的看法,克林顿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及其前任)尚未表现出实行一项连贯的、明智的和持续的对华政策的必要能力。美国以前各届政府也有同样的弱点。而且,执政部门与国会之间的分歧使得对华政策成为一个政治足球。民主党曾指责布什的对华政策,而现在则轮到共和党指责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同样在中国方面,据推测国内政治介入了中美关系。他们认为,北京有自由倾向的领导人赞成与美国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关系,但却不断受到有影响力的批评。每当刺激性事件发生,如台湾李登辉“总统”1995年访美,他们则必须抢在批评者之前通过强硬的反应来表明其民族主义立场。北京与华盛顿之间存在这种苛刻状况的第二个解释是战略方面的因素。美国是一个既成的大国,而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美国的全球和地区利益提出了挑战。至少,这个论点是行得通的。进一步来说,苏联作为共同敌人的消失使得先前的双边关系的亲合力也消失了。而且,通过70年代和80年代广泛的对话与相互适应,美国与中国逐步在台湾、东亚安全设计及两国经济关系上达成一笔不言而喻的“大交易”。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与台湾保持广泛的非官方关系。同时,中国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表现了耐心,表达了和平统一的愿望,并且默许美国有限制地对台销售武器。中国接受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及美国与日本、韩国的同盟关系,美国则放松对高技术出口的控制并扩大与中国的军事交流。在经济方面,由于中国向外部世界开放经济并进行经济改革,所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开放市场并欢迎中国加入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天,这笔“大交易”处于困境之中。原因有以下几点:台湾的民主化使得台湾领导人在自身安全防务决策上寻求说话的机会;中国领导的换代交替使得中国领导人比毛邓时代更为软弱;日本的变化促使日本在本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美国国会更加武断(在国会,台湾的影响一直比在政府部门的影响要大);在本地引进新的引发动荡的武器系统,最后这一点包括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对中美关系紧张这个表面现象的第三个解释则强调两国之间存在着较深的政治文化差异。中国权威主义的政治体制及中国在感到被污辱时采取道义上被伤害态度的偏好,使得中国难以成为自称其价值观具有普遍合理性的民主美国的伙伴。无疑这三种解释都包含某种真实的成分,但是,也许这些观察家忽略了最明显的事实。中美关系可能是一笔已经成交的好交易,而舆论却不这样认为。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分析家们虽然在阐明建立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中存在各种挑战方面做了一件漂亮的工作,但是他们却忽视了过去20年内已取得的进步。每当双方似乎朝向冲突发展时,冲突事件总能得到解决。现在不是应该问:为什么双方关系似乎如此脆弱?而应该问:似乎有意破坏关系的双方遇难水手都要具有很强的弹性,这一点应如何解释?简单的答案是双方承受不起互为敌人。为了实现经济目标,北京在可预见的将来需要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出口的约40%是在美国消费掉的,这一点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华盛顿知道,一个分裂的中国或者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好战且具有破坏性的中国将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一个有效控制中的中国建设性地参与世界事务,这正是美国的政策力图希望达到的。两国政府都已经认识到,我们之间的关系将部分是合作、部分是竞争的关系,真正的任务是把这种复杂的关系处理好。而且,引起我们注意的磨擦不是来自疏远而是来自交往,即20年前,中美两国几乎完全相互隔绝没有贸易,没有外交关系,没有旅游,没有学者交流,没有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旧金山、休斯敦、洛杉矶及纽约没有总领事馆。美国在上海、沈阳、成都及广州也没有总领事馆。直飞把底特律、芝加哥和洛杉矶与北京和上海连接起来,且飞行班次在增加。10万以上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在我国的校园内学习和教学,而且许多人毕业后将成为我们高技术工作大军的一部分。这些信息决不是表明两国关系有麻烦而是表明两国关系兴旺发达。在过去20年内中美关系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还应当去期望困难甚至有时是严重的困难吗?双方热烈的民族主义者试图利用突发事件来使威胁他们的中美关系偏离轨道。这种情况难道不可避免吗?难道全球化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到扩及至两国及世界其他地方吗?简言之,也许对中美关系充满信心和不把每一个不利发展都看成危机的时候已经到了。自然地,两国必须挫败双方国内企图侵蚀两国关系的力量,但是两国关系是非常厚实的,足以吸收一些冲击。应当欢迎存在某些分歧,例如在人权问题上,因为情况表明这个棘手的问题正在被提出来。冷静、现实主义和优先感应当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上起主导作用。在写作本文之时,美国已经就轰炸中国大使馆发表了道歉和解释。现在是恢复讨论重要问题的时候:中国按照商业上可行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朱镕基总理四月份提议的方针),在东北亚发展一个促进该地区稳定的安全结构,以及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维持和平。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