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序言
在线阅读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1981~1995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1.9%,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如此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大规模建设。1991~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36.1%,建成数千个大中型项目和更大量的小型项目和居民住宅。现在,我国又开始了新的建设时期;进入“九五”计划时期,为了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健是要实行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为了完成这些艰巨任务,必须深化改革,包括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以较少的投资取得更大的效益。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项目经济评价体系,就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项目经济评价原先产生于西方国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修正、补充,已逐步在我国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推广使用。现在,项目经济评价已成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据国民经济长远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衡量建设项目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福利的实际贡献的宏观经济评价。具体地说,就是从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角度,运用能反映社会真实价值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国家经济参数,测算投资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和多方案比选,全面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净贡献,判断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此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

项目经济评价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手段。通过项目经济评价,有助于国家在宏观水平上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有利于社会公平分配、部门与地区的结构优化和平衡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项目经济评价是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活动进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所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是连接宏观投资计划与微观投资项目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这种宏观评价,还有利于引导项目的投资方向,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增加项目的宏观效益,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使国家获得最大的投资净效益(包括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科技进步效益、公平分配效益、劳动就业与环境保护等经济与社会效益)。由此可见,项目经济评价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与投资效益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远景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和劳动、技术进步一样,都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投资的有效利用,对任何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资金短缺、资源有限条件下显得更为必要。对投资的不同方式的使用,及其对各种用途的选择,必须事前经过仔细周密和全面的经济效益分析论证,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到高度优先性的、社会经济效益最佳的建设项目之中。因此,建立和推广应用能够促进投资与资源合理使用的项目经济评价的科学方法,是我国加强投资体制改革,改进投资决策和管理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国内外竞争的加剧,无论是对于主要由企业依靠市场筹集建设资金的竞争性项目,还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外贷款集资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都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论证,才能进行投资与建设。为此,学习和掌握项目经济评价这门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经济意义。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综述了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和吸收国外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有用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我国目前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目标、原理、关键、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是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需要。

全书共分理论、方法和应用三大部分计26章。第一篇(共4章)为“项目经济评价理论”。首先论述项目经济评价的定义和作用、评价的层次与范围、评价的对象与原则;其次通过对国外项目评价理论研究与方法论发展的历史回顾,评述传统费用效益分析与现代费用效益分析、UNIDO法与L—M法之间的异同与利弊,并在研究剖析西方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评价理论与,标的初步框架。

第二篇(共12章)为“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这是全书的重心。在扼要阐明了社会费用效益分析和我国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后;较详细地论述了经济中的货物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社会的折现率及投资与土地影子价格等国家经济参数的计算原理与衡量方法;通货膨胀因素的处理;环境保护;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项目综合评价的程度,具体步骤与计算方法。本篇还根据作者参与世界银行资助的研究课题较全面地介绍了在我国开展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内容、程序和方法,以及后评价的组织机构体系和成果应用反馈机制的构思。

第三篇(共10章)为“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应用与扩展”。包括简要论述扩建与更新改造、农业、水利、交通运输、社会事业、跨国投资项目及科学技术进步等经济效益评价的特点与方法;介绍在项目经济评价中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思路和框图;最后推荐了国内与国外两个工业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案例分析。这将有助于读者对各种不同类型项目和不同投资方式的经济评价方法的理解、应用和实际操作。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周惠珍教授主编,由她和她的同事、学生共同执笔撰写。周惠珍教授50年代末期从原苏联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建设与投资领域的教学和实际工作,对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本书是作者继《基本建设技术经济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于当年获该社优秀图书奖)及其姐妹篇《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学术书刊出版社出版,并列入中国科协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组编的《技术经济必读丛书》)之后第三部技术经济学术著作,这三本书可称为投资技术经济学的“三部曲”。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投资项目评价研究、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劳动成果的总结,特别是从1987年应邀参加国家计委、建设部和财政部组织的有关项目评价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际资助合作研究课题的专家组工作以来,从中汲取了国际上项目评价的经典著作的精华以及中外专家与实际工作者有关项目评价论述的观点和有益的建议,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有关项目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后的成果。因此,可以说书中涉及的评价理论与方法的部分内容,有不少是与国内外专家及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分不开的。作者在对已有成果的学习、研究、分析、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我国实际,初步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目标和方法体系。这对于填补我国有关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实践和国内外各种流派的不同方法之间的空白,使其相互联系衔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综合应用,丰富我国项目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扩展实际应用范围,必将起积极作用。

此书的初稿内容作者自1986年起便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内先后在各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课程中陆续讲授多次,听众对课程抱有浓厚的兴趣,课堂讨论热烈,有的还积极撰写论文。这既丰富了西方评价理论知识的应用,开拓了思路,同时又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对项目投资宏观决策制度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创新见解。这样,经过10年来校内外教学和社会实践的验证,使此书的内容不断得到修正、充实和完善,得以最终以较为全面系统的面貌与读者见面。

本书内容比较完整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文字较为通俗简明,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案例较多,可以使读者既能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能进行实际操作,力求达到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但目前有关项目宏观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国内外均在继续研究、应用与完善之中,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体系。在我国更处于理论研究探索和起步应用阶段,由于实际应用不广,理论与方法体系亦未定形,距离规范化、制度化和中国化尚远,我认为,本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是对投资决策问题进一步研究的良好起点,它的出版将会有助于把这方面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文是作者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所作的序言,1997年2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