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书画双绝”绘大地——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
在线阅读 收藏

朋友,你一定知道我国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京沪高速铁路和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的超大型工程。这些项目建设成功,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是,你不一定知道,国家敢于投入大量人力和巨额资金建设这些项目,是以成百上千的各方面的专家多年论证为基础、经人大会议或其他重要机构讨论通过的。李京文教授就是其中综合技术经济论证的主要负责人。他带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的学者们,以大量的调查、资料和数据为这些工程做了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科学的综合评价。李教授的一只手在设计建设的蓝图;另一只手又在书写经济改革的理论。所以,他是用双手来描绘祖国大地的人。

李教授的家拥挤不堪,地上堆着报刊书籍,窄小的房间,使人转不过身来,有种压抑感。令人难以想象,搞如此巨大工程的经济学家,居住竟这样的简陋经济。李教授没有在意,却在激昂高亢地大谈着经济改革理论、引以自豪的祖国经济建设。“给点阳光就灿烂”,品质优良、物美价廉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特色。但见他中上等身材,肤色白皙,面带微笑,目光柔和,待人热情亲切;可能是读书为文、学问太深的缘故,鼻梁上架副有些厚度的眼镜,透着一股温文尔雅之气;西装笔挺,仪表堂堂,言语稳重,思维严谨,颇有学者、长者之风。

李京文1933年出生于广西陆川县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欢读书;少年聪慧,爱好文学,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文学院创作系。姐姐对他说:解放了,马上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你学经济更能为祖国做出贡献。他放弃了文学梦,走上了经济学之路。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后到苏联留学,亲耳聆听毛主席的“世界是属于你们的”教导,激荡着他年轻的心;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曾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济学院、国家建委、建设部任职任教。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经济学科片领导小组组长。七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后聘为人文科学院院士、名誉博士。

改革以后,他在发展我国的数量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技术经济学方面:明确技术经济学的性质,提出它特定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形成一套具有学科特色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理论方法体系,使这一领域拓展到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新技术革命等全球性问题和我国的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及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领域。数量经济学方面:利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引导我国经济研究从定性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制了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开拓了我国的经济预测工作,使中国的经济学与世界接轨,从而逐步走向世界。另外,在经济改革理论研究上成绩卓著:60年代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1986年根据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趋势及中国国情精辟指出“科技进步是富国之源”。在中国软科学创建方面提出“应建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新学科群,即软科学”理论。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内部报告和“经济蓝皮书”,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李鹏总理曾两次批准从总理基金中拨专款支持这项工作。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上提出以沿海、沿(长)江、沿(黄)河三大轴线地带为主导的未来经济的发展战略;1987年制定海南特区发展战略提出在该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制定“90年代深圳发展战略”时再次提出“深圳要率先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和理论依据。提出“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当代各国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内容”,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指明方向。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科学进步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主要论著:《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科技富国论》等十几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调研报告、政策建设《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与对策》等百余篇。新近编著出版《跨世纪重大工程技术经济论证》、《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等书,将祖国建设和经济改革推向未来。

1998年2月,他在台湾回答台湾中央银行前总裁谢森中先生提出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否能兼容的问题时说:“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经济改革近2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经过艰苦的磨合可以兼容,而且会结合得越来越好……”他的观点得到了台湾经济界人士的普遍赞同。谢先生激动地说:“现在的西方教科书没有一本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结合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再搞10年,只要你们搞得好,全世界的教科书都将重写。厉害,厉害!”的确,伟大的实践将产生伟大的理论!

目前,李教授一手抓理论文章的写作,对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十分关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观点;一手抓经济建设实践,京沪高速铁路等工程国务院已经同意上马建设,他将带领自己的专家组向新项目转移。他还将对知识经济的理论进行研究。在我们采访时,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乔根森正来华与李教授商讨合作研究问题,李教授正准备开展新的国际合作项目。

(本文原载《改革报》,记者李向阳,摄影周明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