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加坡:重灾区中的轻灾国
在线阅读 收藏

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泰铢对美元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泰铢于当日贬值近20%,由此拉开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序幕。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各国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受此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亦不断狂跌。10月17日,台湾在金融危机中坚守了4个月之后,突然在东南亚各国货币有所回稳的情况下,实行新台币竞争性贬值,采取了浮动汇率制,与美元脱钩,结果台币与台股遭受重挫,香港虽保证了港元的稳定,但股市出现了巨大动荡。进入11月份以来,韩元开始出现危机,不断贬值。至11月20日韩元跌至1139兑1美元,继而日本山一证券倒闭,日元也支撑不住巨大的贬值压力,对美元的汇率跌至13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创1992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在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各个国家的经济均遭到了程度不同的破坏,尽管新加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与其周边国家相比却小得多。在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机构根据受金融危机冲击程度重新对各国进行的风险评级中,新加坡仅从原来的2.63分调低至2.73分,仍是东南亚金融风险最小的国家。这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完善的金融管理机制密不可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