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张长虹摄)
目前,中心图书馆设有阅览室、书库、期刊库、报库、电子信息资料中心5个功能部门,面积逾1000平方米,其中报库位于翔安校区储存图书馆。本馆馆藏图书资料共10万余册。其中,图书类包括中文图书3万余册,外文图书2万余册。现有专题研究资料和剪报近6000份;国内外期刊1000余种,合订本2万多册;国内外报纸310余种,合订本2万多册。
本馆馆藏外文图书的语言种类有英语、荷兰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印尼语、越南语、泰语、马来语、缅甸语等,涉及东南亚小语种书籍约1400册,荷兰语书近1300册,中外文稀见善本100余卷。近6000册剪报和资料辑录所涉领域广泛,是研究20世纪初至80年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的重要专题文献。所藏东南亚小语种期刊120多种,近2000册;其他外文期刊约750种,7000多册。共有东南亚语种报95种,东南亚华文报和侨报131种,其中部分东南亚华文报极为罕见。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是立足于东南亚的区域研究型图书馆,以东南亚和华侨华人收藏为特色,重视与世界相关学术和文献收藏机构及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全面协助下,中心图书馆积极开展资料分享与交换业务,接收海内外特色藏书捐赠,并逐年采购相关书刊和数据库,引进大型特藏文献。同时,不断发掘本馆特藏,开发书目、索引、专题数据库等文献信息产品,依托东南亚研究中心网站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高学术资讯的利用率,并辅以必要的技术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为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者提供多层次、更便捷的专业服务,切实推动学术发展。
本馆已建成和在建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专业数据库,主要有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索引、中国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位论文数据库、《南洋问题研究》和《南洋资料译丛》数据库、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数据库、《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和《华侨华人发展报告》数据库等。
迄今,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已成为国内有关东南亚研究图书资料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知名东南亚研究资料中心之一。
');" class="a2">收藏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前身即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资料室,设立于1956年,其基础为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的大量珍贵图书资料。南洋研究所是中国首个东南亚研究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建成的华侨华人问题专门研究机构之一。1996年,南洋研究所升格为南洋研究院。2000年3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南洋研究院资料室更名为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亦名南洋研究院图书馆。
图1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张长虹摄)
目前,中心图书馆设有阅览室、书库、期刊库、报库、电子信息资料中心5个功能部门,面积逾1000平方米,其中报库位于翔安校区储存图书馆。本馆馆藏图书资料共10万余册。其中,图书类包括中文图书3万余册,外文图书2万余册。现有专题研究资料和剪报近6000份;国内外期刊1000余种,合订本2万多册;国内外报纸310余种,合订本2万多册。
本馆馆藏外文图书的语言种类有英语、荷兰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印尼语、越南语、泰语、马来语、缅甸语等,涉及东南亚小语种书籍约1400册,荷兰语书近1300册,中外文稀见善本100余卷。近6000册剪报和资料辑录所涉领域广泛,是研究20世纪初至80年代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的重要专题文献。所藏东南亚小语种期刊120多种,近2000册;其他外文期刊约750种,7000多册。共有东南亚语种报95种,东南亚华文报和侨报131种,其中部分东南亚华文报极为罕见。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是立足于东南亚的区域研究型图书馆,以东南亚和华侨华人收藏为特色,重视与世界相关学术和文献收藏机构及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全面协助下,中心图书馆积极开展资料分享与交换业务,接收海内外特色藏书捐赠,并逐年采购相关书刊和数据库,引进大型特藏文献。同时,不断发掘本馆特藏,开发书目、索引、专题数据库等文献信息产品,依托东南亚研究中心网站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高学术资讯的利用率,并辅以必要的技术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为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者提供多层次、更便捷的专业服务,切实推动学术发展。
本馆已建成和在建的东南亚与华侨华人专业数据库,主要有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索引、中国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学位论文数据库、《南洋问题研究》和《南洋资料译丛》数据库、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数据库、《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和《华侨华人发展报告》数据库等。
迄今,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已成为国内有关东南亚研究图书资料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知名东南亚研究资料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