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看到了。看到你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我很高兴,这是一件重要的事,它会伴随你一生。财富不只靠劳作所得,还靠经营的智慧和能力。
当你看到一篇中文时,你可以迅速地判断其行文、文采的优劣,但当你拿到一篇英文时,你较难一下就分辨出行文、文采的优劣。这需要较长时间对英文的学习、感悟与熏陶。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你去英语国家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要逐渐地学习和运用英文去思考问题,使其变成一种习惯。即用英文思维就如同在国内时自然地用中文思考。
人与人有智力及各方面的差异,西方人常用“智商”测试来评判一个人的智力。其实,那些测试是相当有限并可疑的。你能说一个优秀画家的智力比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低吗?如果用那一套测智商的题去测试,必定会得出这一结论。
最重要的是进入一个奋发进取的群体与通道。使自己进入到一个自己所喜爱的专业的人才济济的环境中,与他们一起向前走。这就使你进入了一个专业化的、加速的通道。这种促使你能加速学习和讨论并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通道与集体,将使你进入到专业化与学习加速的良性循环(正反馈)之中。这比天生的那一点比较优势(智商差异)重要一百倍。有些在大学时很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失败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一直未能进入让人振奋、激励人不断前进的群体与通道。这种群体与通道是无价之宝。一旦你进入了这个通道,专业化的学习会提高你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为你带来许多广告效应,即让这个领域的许多人认识了你,同时,你也会较快、较容易地认识这一领域里杰出的人物。这种自我加速的过程,其作用类似于电子学中的正激荡,往往能使某些没有先天优势的人在短期内超过一些有先天优势,但却没能进入这个良性循环过程的人。有人将这种良性循环过程称为“自我发现”,实际上这种过程是“选择进入”,“自我奋进”,“群策群力”,“自我创造”,“互激互励”。杨振宁在西南联大上学时选择去美国读费米的研究生,费米因政府决定让其搞原子弹,就将杨振宁推荐给了艾里逊教授,之后又师从理论物理学家泰勒。这都是当时最杰出的物理学家,由此杨振宁进入了这一良性循环通道。1956年,年仅34岁的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在60岁回顾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我最珍视我早年同知识界楷模们的接触,没有这种接触,我将会成为一名无所作为的怪人。”
人来到世间,并不为获某一奖而来。但选择并进入一个你所喜爱的专业的优秀群体之中,使自己进入这一正反馈循环,很重要。这便是我一直希望你能去最好的学校、最优秀的科学家身边学习的缘由。我总是说这些,一定给你造成了压力。而这又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更希望你快乐地生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