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给你的最重要的信。原打算给你写的第一封信就要谈的,这就是价值观。但你一到澳洲,便遭遇语言的焦虑,第一封信就与你谈英语学习。接下来,你即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要自己读书,并从中体味和消化,使其变成自己知识的一部分,于是写了关于读书的信。接着,你要开始独立地从事研究工作,独立做实验,独立思考,我便写了有关科学研究和方法论的几封信。这些信里所讲的,都是现今中国内地大学所忽视和不讲的,但对你们今后做研究和形成自己好的思维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让我们回到对于你,对于所有的人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人的价值观问题上来。
中国大陆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公益广告,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知识(这里是讲狭义的知识,即一门专业或一门手艺的知识和技能)所能改变的仅仅是人所从事的行业。比如,从工人变成科技人员,从农业进入工业,并不能改变命运。我同班的一些大学同学,在大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坏,现在有些人已经下岗了。其生活境遇还不如西安郊区的农民。看来,上了大学,学到了知识,并未能给他们带来好的命运。与此相反,一些未上大学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创业,使生存状态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创业,是因为他们认识和选择了新的价值观。是价值观的变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我看到不少中学生、工人、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学习了一门专业,变成了某一行业(例如机械、建筑、计算机、通讯等)的技术人员,完成了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变迁。当然,随着这一变迁,生存状况会有较好的改善,但命运的改变则是另一层次的事。由于他们在大学阶段未能认识和形成好的价值观,他们也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到死时,学历只是小学,但他创建了松下公司,以造福人类为第一要务,利润为第二位。其命运彻底改变了,度过了快乐而辉煌的一生。比尔·盖茨并未把大学学业完成,创建了微软公司,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有如富兰克林、华盛顿、毛泽东、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他们的出身、文化背景、家境都不同,但都认真地思考过“我来到世上,要做什么?”“我到底追求什么?”“我要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活法?”这些对人的一生最重要的问题。这是在叩问人生的价值,单体的价值和全称的价值(即单个人的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翻开《金刚经》,佛祖释迦牟尼和高僧须菩提所反复讨论的便是人生的意义,人应当做什么?如何度过一生才有意义?这是哲学和宗教要探讨的人类终极问题,也是每个人在他青年时代要思索和决定的最重要的问题。他们在其青年时代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正确坚定的回答,由此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之途,掌握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度过了自由愉快的一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问题不决定是无法立起来的。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和实践,决定了人生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质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洛克菲勒经营石油成功后说:“即使拿走我现在的一切,只要留给我信念,我就能在十年之内又夺回它。”
苏联著名作家科切托夫20世纪60年代写过一本小说,“你到底要什么?”。当他看到老一辈革命者的孩子受到美国来的布朗小姐的影响,在一次聚会中开始跳脱衣舞时,他发问:“你们这一代人到底要什么呢?”
我们这一辈人,从小主要受到苏联文学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它们至今还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对我们这一代人人生观影响最深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其中,保尔讲的一段话: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比同龄的人幸运一些,你爷爷年轻时在上海复旦大学读法律,他受到西方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家中也有不少欧、美的文学、哲学、法学书。家中孩子也受到欧洲文化的滋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尔文、爱因斯坦,他们的人生和著述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读中学时,是一个全国人民崇敬和信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时代,我也受到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青年时写的一篇“论青年职业的选择”,我至今一直熟记着,他写道;“历史认为那些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如果我们选择了一种能够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的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小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他却是经常不断地起作用。而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知道马克思这段话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知道保尔的这段名言,他影响了年轻的共和国整整两代人。
孩子在读小学时,总会写到一篇命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家长、老师与孩子都不太看重这篇作文。我至今一直记着自己的这篇作文。这是孩子在朦胧中第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记得那时我是想做一个天文学家或数学家。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事。家长们太看重孩子数理化的得分,太看轻或根本不知道教育孩子思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所谓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孟母三择邻,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信念(价值观)是不会遗传的,它是通过孩子从小从父母亲的言谈、行动中受教育,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所逐步认识并形成的。一个好的老师也会起到这种作用。但现实中这种几率是很少的,学校并不必然能带给孩子一个好的价值观。家长们对此不要有任何期望和侥幸。关键在于:做父母的首先要认识价值观对一个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应的渠道和合适的方法把一个好的价值观植根在孩子的头脑中。而这好的价值观的实现,伴随着执着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生下来时,是一张白纸,具有选择和做好任何工作的潜质。之后,有学者认为,人生下来时,他干什么便决定了。恩格斯也是这种看法。他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后,他的社会地位、家庭教养、经济状况就决定了他今后的职业和发展,他的所有理想和挣扎就如同在如来佛手心的跳舞,是跳不出这个范围的。《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在一步一步完成着这种挣扎与死亡。笛卡尔认为,人生下来后,脑中有一些大致的沟回,这些沟回提供了一个从事某种职业最合适的潜能和趋势。我比较同意笛卡尔的意见。所谓“认识你自己”,所谓“四十而不惑”,就是讲你选择了最能发挥自己长处和潜能的职业。而这是最重要的。不少人有第二职业,除了为增加一些收入外,有些人的第二职业才是他的兴趣所在。所以,选择一个有益于人类全体生存、衍进而又自己喜欢的职业(或事情)是人最大的智慧和最紧要的事情。这样,一个人才能由此走入快乐,度过快乐的人生。
鲁迅说:“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走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基本需要的满足,社会就会出现另一‘更高级’需求占统治地位的意识。”
康德曾发问:(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能够希望什么?(4)什么是人?
圣西门讲,人人都渴望追求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一个由三根支柱支撑着的房子,他们依次为:健康、财富、智慧。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仅仅有财富的人,还不能享受幸福,只有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拥有智慧的人,才能享有幸福。人是生而追求幸福的,而不是追求事业,由于我们在追求和完成事业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我们才追求事业。我想:圣西门所认定的这三根幸福之柱,他为这三根支柱所排出的顺序是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
1950年12月,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收到拉特格斯大学一位19岁的大学生亲笔写来的长信,这个学生在信中向爱因斯坦发问:“人活在世界上到底为什么?”爱因斯坦很快写了回信,信中说:“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和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这就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不容否认,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里,开明的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东方贤哲们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学校和大学。”他在另一封写给一位农民孩子的信中说:“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于人类和对于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探索那些普遍定律。”
也许这些不同领域的巨匠们把这一简明的问题搞复杂了。我认为:人是动物中的一类,过着一种群居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群居生活方式才保证了人的衍存与发展。人作为一个群居之体,必须不断地孕育和培养孩子,来保证人这个物种的存续和发展。所以,每个人来到世间,首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繁衍同类。用宗教的话说,这是上帝的旨意。第二,每个成年个体必须选择一种为群体生存下去的工作,这种工作必须有利于群体生存和发展,这是每个人必须尽到的工蜂的职责和义务,是为群体,也是为自己。每个个体的爱好是第二位的,但恰恰是这第二位的爱好,提供给个体一种幸福和满足感,并为群体历史地生存在更高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
人是一种在自身中把各种社会意义的特征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物,然而,他又是某种具体的独特的个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对其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有其崇敬和热爱的新的楷模。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谁也不能离开群体而独自存活。那些快乐生活着的人,是带给群体快乐的人,是选择了自己最喜欢干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特质的人。
生育是一种天职、一种义务,也由此让人享受天伦之乐。工作是为人这一种群生存和发展应承担的责任。爱好(自由创造)或许最能反应人这一物种独特的生命的特质和光辉。生育、工作、爱好,能把此三者合三为一的人才释放着人性的光芒,经历并展现着快乐的人生。这或许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和奥秘,也是老子昭示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