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爱钓鱼,是他工作单位的垂钓高手。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钓鱼,同去的有他的一位好朋友,也带着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去钓鱼,我看那位叔叔仔细地教他的孩子怎么把蚯蚓一节一节揪断,然后贴着鱼钩穿在鱼钩上,整体包住鱼钩,鱼钩前留出一小段蚯蚓,蚯蚓挣扎着,摆动着残存的身躯。这种摆动,似一只活着的虫子,容易引鱼上钩。这一切做好后,把鱼钩抛入水中,观察水面上由鱼线串着的水漂。鱼咬上蚯蚓后,水漂被鱼往水下拉,水漂被拉入水中几节后,迅速提起鱼竿,将鱼钩出水面,拉回到岸边,然后从鱼嘴中拔出鱼钩,将鱼放入岸边浸在水中的鱼篓里。他的孩子,经过几次学习和他的示范,便很快地钓到了鱼,那欢喜雀跃的神情,至今仍历历在目。
父亲不和我讲什么,也不让我碰他的鱼竿,只让我在旁边静静地看他钓鱼,不许大声说话,怕惊扰了鱼。我静下心,坐在他旁边,看他钓鱼。这样几次后,他也不教我挂蚯蚓,观察水漂,而是让我看河面上的气泡,告诉我哪种气泡是由鱼呼吸形成的,哪种气泡是由鱼吃食形成的,鲤鱼常常用嘴拱水底的泥沙找食吃,鱼多时,会形成一些片状的混水。他让我仔细地环视水面,告诉我什么样的气泡说明水里有大鱼,什么样的气泡说明是小鱼,什么样的情况,说明有鱼群。他会指着一片水面,问我那儿有没有鱼?是大鱼还是小鱼?可能是什么鱼?我的回答令他满意后,他才让我往鱼钩上挂蚯蚓,他在旁看着,不对的地方,指点一下。他讲这些技能很简单,一看就会,只是做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做好每一步;但知道哪儿有大鱼,哪儿的鱼容易上钩,能沉住气,一坐几个小时,不为钓不上鱼烦躁,则是很难的。钓鱼能养成人每临大事有静气的素质。你蚯蚓挂得再好,不知哪儿有鱼,你只是盲目的将鱼钩抛入水中,靠碰运气钓鱼,就是偶尔钓到一条大鱼,你也不知其原因,你还是不会钓鱼。
父亲从不教我们小技巧,不欣赏小聪明,从不夸我们因小聪明而获得的好成绩或好处。他常讲“大智若愚”的道理:小聪明、小技巧、小手段有时能应急,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常存此心,常凭此技会使人走向投机和油滑。这是最可怕的,这是人生的灾难之源。幸福而快乐的一生是与大智慧相伴的,大智慧决定着人一生是否幸福,能否事业有成。
人常说:“给人一鱼,不如教人织网。”而更高明的钓手是教你:如何判断哪里有鱼,哪里有鱼群,哪里有大鱼,学习和磨炼心存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