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十九 求职与创业
在线阅读 收藏

你已研究生毕业,面临求职(当然,也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读博士),这封信与你谈谈求职与创业。

把你想去求职的公司与机构从最好的到一般的分为A、B、C三类,A表示优,B表示中,C为下。当你选择A类公司投档,并连投几个公司都未被录取,你会去选B类公司(也许心里并不愿意),若又被拒,心已沮丧,会去选C类公司(当然心中不甘)。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是按这样一个思路和顺序去选择公司或单位求职的。按这样一个下降通道去选择求职岗位时,若在C类公司又碰了壁,人的心情会坏到极点,会想到自己种种条件不如人,想到自己绿卡还未拿到,甚至把此作为在国外求职不可逾越的条件。任何一国都会首先考虑本国公民的就业安排,这是各国就业政策所要求的,总统竞选时,扩大就业是一个永恒的承诺,不必过多怨怪。

你是否想过还有另外一条求职思路:这就是从自己的长处出发,先不理会有哪些公司招聘以及公司的排序。先思考并写下自己的长处,例如:(1)我学过两个///专业,有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文凭;(2)我了解中国与澳洲两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及供给与需求的优势与劣势;(3)我国内有一些重要的人脉资源(家庭的、亲友的、自己的);(4)我在国外重要的实验室工作过;(5)我学习和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依据这些,我可以选择一些什么公司与单位呢?例如,选择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实验室做实验工作(你心细,工作细致、认真,或许更适合实验室的实验研究工作),或选择生产与经销生物工程实验室设备的公司做销售代理或中国区代理,然后上网查询相关的公司与单位,而不管这些公司与单位现在是否在招人。查到后,直接把你的简历与想法寄给最重要的决策者。例如董事长、总经理、分管这一部门的副总经理或公司委托的猎头公司主管。这是从自身优势出发的一种择业思路。在国内选择公司求职,道理是一样的。任何公司,在任何时候最适宜的人才都是短缺的,他们任何时候都需要能为他们带来工作业绩的人。你处事谦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做事肯自己吃亏受累,也可选择去政府或国际相关组织机构工作(例如联合国有关机构或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机构)。

若从自己长处出发,又找不到相应的公司,而这件///事又是社会所需要的,例如,中国的科研院所近几年在筹建生物工程方面的实验室,一些相关的工厂与大公司(例如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也在筹组生物工程方面的公司与研究院,这都急需这方面的实验设备。这就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既要了解国内相关公司与实验室需要什么样的设备,他们愿意出的价位,又要了解国外厂商所能提供的设备质量、性能、价格。若有这样的中介,当然可去求职,这是你的优势和长处(有时一个人的长处并不构成优势,因为有这类长处的人很多,或具有同类长处的人比你更优秀),若没有这样的公司,你不必沮丧,这是上天提供给你创造这类公司的一个好机会。新的公司都是这样应需而生,不断扩大成长的。像美国的微软、雅虎,中国的方正。

创建新的公司,也是一个择业选择。并且是充满挑战和前景的选择。

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工业化与现代化在东、中、西部同时展开,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正经历自己最重要的发展现代工业的时期,百业待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创业机会,是人可以施展自己抱负和才能的地方。在各种行业的交汇处找寻自己熟悉的新兴行业,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不同的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差别中寻找新的机会,在国与国的交易中找寻新的商机,在人的新需求,尤其是富有阶层和青年人的新需求与需求转移变革中,例如,家用固定电话转换成手机,用胶片的相机转变成数码相机,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更多的人享受等,思考与选择新的产业,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也是大学生毕业之后一条重要的择业之路。即使在这条路上遇到挫折,甚至失败,也不需惧怕,年青是巨大的资本和财富,年青使人有时间和机会做出新的选择。

不论选择那种思路去求职与创业,若还没有结果,不要着急与沮丧,那是时机还未成熟。一方面你还需要一些历练,积累相关的经历与能力;一方面对方还需对你进行考察。中国人讲“欲速则不达”,讲“事缓则圆”,都是讲的这个道理。松下幸之助23岁创业,建立“松下电器制作所”,当时他是一个没有学历、各类知识都很少的普通人。创业第二年,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两通电源接头,在与别的厂商谈判时,被回绝,他非常失望。但是过了不久,一家电扇制造商大批订购了他的这项产品,他的公司开始走向顺利,而介绍人正是之前回绝他的人。他从这件事情中领悟到:“有时候人们似乎对你不感兴趣,其实是在观察你,一个人只要努///力,总会有人赏识和推荐你”。1193686有些事情是需要等待的,在等待中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相关能力的学习,以平常之心等待,在等待中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享受这一段平静的等待时光。

现在中国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前所做的简历中,在化妆照上,在应聘时的衣着上花了太多的心计。我并不一概反对这些,“衣貌取人”,古来如此,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此处,也反映出招聘单位和应聘人员的素质和心态。他们不了解,研究类机构,应以这个人能否从事研究,有没有研究的能力与潜力为第一考量。而后者是他们更应具备,招聘单位更应看重的,有此能力的人,反倒不拘小节。有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貌不惊人,并非堂堂七尺男儿。外事部门、政府的一些窗口行业考虑一下外表,也是应有之义,但真正伟大的政治家,也非个个伟岸,以现今不少地方政府招聘条件看,拿破仑的身高不够,林肯的相貌也达不到要求。中国当前招聘的双方均已陷入了一种浅薄与浮躁的误区。

中国的大学生,从准备考大学选择专业,到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生存都是第一考虑。这有些悲凉,也是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不少发达国家,他们的大学生毕业后若找不到工作,政府会提供一份够他们体面生存的失业金,这使他们在准备考大学报志愿时,可以从他们的爱好出发,而不是从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着眼去考虑他们的专业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干,一方面生活、工作很愉快,一方面也较易做出成绩。这也是这些发达国家创新力强,创新成果多的一个原因。创新成果更多的来自一个人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在一个宽松自由状态下的思索和创造。俄国的托尔斯泰,印度的泰戈尔,德国的莱布尼兹出身贵族世家,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无虑的,这决定了他们今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干的事,而不必去考虑生存问题。他们在各自所选择的事业上做出了成就。当然,也有不少贵族子弟成了花花公子。与此对照的是,有一些出身贫寒的人,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奋斗,不但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并且顽强地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像牛顿、富兰克林、高尔基等。所以,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时,一定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即使迫于一时生存的压力,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俟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也一定要顽强地选择并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情。

继续学习,或工作一、二年后继续学习也是一种选择。我一直希望你能去像哈佛、剑桥这样的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名校学习,不为成名成家,更不为出人头地,也不为拿上一个博士学位,能在这样的名校学习、生活一、二年是快乐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愉快的人生体验,是“诗意的栖居”的一种生存方式。徐志摩说,他一生只有1922年春天在剑桥度过的那一段时光是充实愉快而没有虚度的。

每走完一段人生之路,例如小学结束,中学读完,大学毕业,工作三、五年后,要停下来,反观我们走过的足迹,思考我们将踏上的路途,用“生活在别处”的老子、佛陀、基督、甘地的目光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寻找并进入下一段的生命旅程。现今所有地球上的人,不论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活得太匆忙了。李白生活在诗意里,毕加索工作在画境中,柳永迷恋在情深处,肖邦徜徉在天籁里,丘吉尔奔走在战火中,挥毫在画架前,漫步在史诗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成就,并精彩地活着。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即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又诗意般的活着。有些做出很大成就的人,也未能享有诗意般的生活。我们是否在开始自己的///择业与独立生活时问过自己:“我要选择怎样活着?”这个发问很重要。因为你在选择工作的同时,也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步入独立生活的人生阶段。我认识一些普通人,他们收入不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活的恬静舒畅。

当我们凝视一件艺术品,从中获得享受时,我们为什么不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去创作和享受自己一生这件对自己最重要、最温暖的艺术品呢?

人一生的路很长,不必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但人一生关键的选择只有几次,考大学选专业,大学毕业选工作都是人生关键的选择。每到这样的时刻,我总会想起莱蒙托夫写的一首诗:“帆”。我喜欢这首诗,读过几个译本,均不满意,现把我自己修改后的译文写下:

    帆

大海蔚蓝色的海面上,

一片孤帆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什么,

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什么,

在自己的故乡?

波涛汹涌,海风呼啸,

桅杆发出轧轧的声响。

唉,

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也不是在逃避死亡。

它下面是蔚蓝色的大海,

它上面是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地

在祈求风暴。

仿佛只有在风暴中,

才能得到安详。

在人生的每一次转折关头,在每一次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你一定要想一想:

我要寻求什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我抛下了什么,在自己的故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