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来临之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向《财经》细述中国电信业版图重构
此次对吴基传的采访于1999年12月22日和24日分两次在广西南宁进行。
因为电信业特殊的重要地位,吴基传从来都是中国政府部长们中最重要的新闻人物之一。自中美签署WTO协议之后,这位62岁的信息产业部长更成为海外媒体追踪的热门人物。1999年12月13日,吴基传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就互联网业开放的相关政策等,逐一回答了该报记者的提问。《华尔街日报》以消息的形式发表了这次访问,并在其网络版公布了采访记录全文。对于《华尔街日报》报道中一些关键性部分,国内业界和学界读者在理解上有很大不同。
《财经》杂志有意对吴基传进行更深入的采访,请他全面阐述中国电信改革、开放与监管的构想,也请他就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澄清。这一采访计划虽在1999年12月中旬得到应允,无奈吴基传本人频繁出差,格外忙碌。12月21日,吴基传参加澳门回归庆典回到北京,22日,他又前往南宁参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年会。记者随吴前往南宁,终于有机会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采访。
从1997年至今,记者本人曾对吴基传进行过三次访谈。第一次是1997年3月在香港,采访与《星岛日报》记者吴传辉一起进行。当时中国电信(香港)刚举行了成立仪式,一系列海内外电信业巨头亲临,使人估计到这家看似“窗口”的公司可能要做些大事情。半小时采访,我们步步紧逼,吴基传滴水不漏。7个月后,中国电信(香港)在港上市,成为香港的“红筹股王”。
第二次是1999年2月,“中国电信”一切为四的方案已经通过了国务院审批。记者与同事李甬、人民日报记者费伟伟一起对吴基传进行采访。当时,吴基传对“中国电信”的改革和未来国内竞争格局的建立谈了很多,但对于未来对外开放的设想与可能,仍是滴水不漏。一个月后,朱总理在人代会上宣布了中国即将开放电信市场的消息。
第三次便是此番南宁采访,前后共谈了两三个小时。
三次采访之后,记者感觉吴基传性颇耿直,不尚空谈,不怕人议论。没想好、没有定和不能说的事,他是不会说的。说出的事,他并不会很快改口,而且会去做。
吴基传系湖南常宁人,1959年北京邮电学院毕业生。毕业以后先留校一年,又在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先后深造了五年。1965年,他进入邮电部,从供应局技术员做起,后来从物资设备处副处长做到处长。到1982年出任邮电部物资局副局长,1983年改任计划局副局长,1984年他47岁时,担任了邮电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吴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有一段河南地方官的经历,职位是河南省委副书记。1993年,他又回到邮电部,先任副部长,很快被任命为部长。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原邮电部与电子工业部合一,他出任信息产业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