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社会分化
在线阅读 收藏

几年前,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法国年鉴派历史家布罗代尔三卷本的记实名著《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的中译本(Fernand Bruaudel Civilisation Materielle,Economie,et Capitalisme,XVe—XVIIIe Siecle,Librairie Armand Colin,Paris,1979;英译本参见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15th~18th Century,trans.by Sian Reynolds.New York 1979)。这套图文并茂的宏著使中国读者得以详细地了解现代西方文明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布罗代尔在书中使用了三个主要概念来追述西方社会的现代发展过程。那便是:物质文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这三个概念如果分开来的话在中国学术界并不陌生,但是布罗代尔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以此作为理解西方近代几百年进步史的三个层面,这给中国的学术界认识中国的现代化以一种新的启示。

布罗代尔在讨论市场经济时指出:市场经济是任何社会在超过一定规模后自发产生的、必定具备的和十分普遍的基础。这种基础是形成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惟一的条件。他指出,中国本身的情况又当别论。“那里的一切都无孔不入的为原则上反对经济特权的官僚政府所控制,集市比较自由,而交易会则受到严密监督”。“让我们再说一遍,中国的情形充分表明,在一个活跃的市场经济及其包含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并没有自动建立起来。可见(从市场经济到资本主义——笔者注)还必须具备其他条件”1196336

布罗代尔所讨论的中国市场经济并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根据了中国15~18世纪的发展史料。有意义的是到了20世纪后期,社会学家在研究观察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时,依旧很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上升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层面来讨论中国的变化。而中国政府则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它的上层建筑层面之间的矛盾留给了人们更多的理论思考空间。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会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希望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这个论题。研究一下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文化的兴起与消费者自主权力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生产与消费是市场经济形形色色交换的主要过程,也是整个经济的全部内容1196337。概括地讲,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引进市场的作用以后,社会上最大的改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生产者的利益增加;二是消费者的自主性增加。有关直接生产者的利益增加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它对消减计划经济时代内在不平等的作用已经有过许多研究,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在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原先掌握再分配的科层制权力有无真正贬值?决定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决定收入不平等的机制是什么?对直接生产者的回报增加的途径依赖如何等等1196338。这些研究比较注重于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利用所产生的社会后果,但忽略了社会本身,或行动者本身的变化与作用。本文认为,消费者自主性的增加正是这种个体本身的变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发生结构性转变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果,同时又是推动进一步改革的动力。这种自主性来自于经济的市场化、个人化与私人化。同时,它又得以体现个人(或家庭)的地位、社会认同与个性爱好。它能在发挥自主性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自我强化,并构成社会力量作用于外部世界与经济系统。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消费文化兴起所伴随的消费者自主性增加来自市场经济的自发力量,它会自动加速中国的社会分化和资本主义化。消费者自主是市场经济导致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附加条件,也是引起新的社会分化的重要参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