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试论企业营销管理科学决策
在线阅读 收藏

销售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营销是一门大学问。从决策科学的角度来看营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决策,以及科学经营、科学购销和最佳服务。营销决策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兴旺衰败的决定性关键所在。根据决策学原理,营销决策可分为营销战略决策和营销战术决策。前者是在一定时期内(如“八五”、十年规划)要实现的目标、方向,后者是为实施目标、方向而制定的具体营销措施和手段。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过去,我们有时忽视战略决策,不规定总任务、总方向,行为短期化,就容易产生盲目性。有了总体规划才能方向明、信心足、劲头大。例如,1987年,我们公司制定了一个6年发展计划,分为三个具体目标:1988至1989年,“摘红帽,甩包袱”,扭亏为盈;1990至1991年,积累200—300万元资金,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人才;1992至1993年,使公司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这6年计划就是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相结合的产物,它一出台就得到了全体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大家看到了光明前途,提高了信心,鼓起了勇气,都愿为之奋斗结果提前一年实现了扭亏为盈,摘掉了“红帽子”,甩掉了沉重包袱,公司得以轻装前进。再如,国家机电工业部提出来“建立一个以电子工业产品贸易为主,承担行业性服务,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实行经营销售、商业信息、维修服务‘三网一体’,开展工贸、技贸、内外贸、电子与非电子‘四个结合’的有较强实力和影响的全国电子工业销售体系”,这也是个战略决策。我们按照这一决策,在最近几年狠抓了“三网一体”建设,使销售网点在全区发展到20来个,维修网点达87个,信息网络在全国有120多个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销售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企业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时,一定要有战略观点,要把微观与宏观、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结合起来考虑,统筹安排,才能全面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市场是无情的炼金炉,市场是最好的课堂,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最终都要在市场上接受考验。企业决策者面对激烈竞争、复杂多变的市场,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地确立或改变企业营销目标和方式,及时提出新的营销方针,以变应变,从正反两方面经验中使我们意识到,企业决策者在制定营销方针时需处理好三个问题:

第一,解决好主客观一致问题。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思想路线,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基本工作方法。因此企业领导在制定营销方针时,首先要坚持这一原则,要全面分析主客观条件,使主观符合客观。例如,在公司面临严重亏损、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使公司“起死回生”怎么办?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借鸡窝养鸡”和“借鸡下蛋”的办法,克服“无米之炊”的困难,借助别人的资金、场地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同时针对盲目进口的教训,提出了“稳扎稳打,准确无误,快进快出,灵活应变”的十六字方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按当时情况,如果不稳、不快、不活,急于求成、盲目乱打,那是不会奏效的。

第二,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企业决策者要特别重视内因这个决定因素,要眼睛向内,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989年全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的情况,国家紧缩银根,我们公司贷款由600多万元减少为90万元,使销售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面对这种形势,能不能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呢?我们认为,市场疲软,人的精神不能疲软,应有拼搏精神,要把疲软当机遇,迎着困难上,敢打硬仗,就一定能够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更上一层楼。为此我们作出了“过邕江、上南华”的决策,即在南宁市中心“南华大厦”租用一层楼(面积1400平方米),创办一个规模较大的专业电子商场——“广西电子商场”,并把公司办事机构从江南迁至“南华”,实行面对面领导;深化内部改革,加强“三网”建设,结果1990年的销售额达到3158万元,比上年增长52%,创税利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市场疲软的条件下打了一个大胜仗。如果不是主动进取,而是“坐等良机”,那是等不来的。

第三,把握住“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质量、价格、为用户服务是市场竞争的三个要素,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谁的商品质量好,服务方式最佳,适销对路,物美价廉,谁就能赢得顾客信赖,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否则就会败下阵来。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从“制胜”着眼,从“多变”入手,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从这点出发,我们在建立“广西电子商场”时,提出实行“全、新、优、廉”的经营方针。“全”是全面经营电子产品,品种齐全,商品系列化;“新”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尤其要选购更新换代的新产品;“优”是经营名优商品,不购销假冒商品,实行优质服务;“廉”是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同时还实行“两个一条龙服务”,即主商品和配套商品服务一条龙,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一条龙。在这两条方针指导下,各专业经营部门普遍重视抓信息工作,积极进行市场调查,不断开发新产品,及时调整商品结构,营销手段也经常推陈出新,促使1991年销售收入猛增到85ll万元,比1990年增长1.7倍,创税利366万元,比1990年增长二点二倍,在“品种、质量、效益年”里又登上一个新台阶,进入自治区“经济效益先进企业:”的行列。

企业决策者为使自己的企业稳固发展,要善于“神机妙算”,要“知己知彼”,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要了解外情、外部环境、市场情况,更要掌握内情,了解自身的应变能力。如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资金财产状况、社会交往现状等等,保证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改革内部机制,减少并消除外部威胁。1987年我们为使公司从困境中走出来,锐意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将原来统一吃大锅饭的几个供应科,改为八个责、权、利挂钩的专业部门,实行部门承包经营责任制,克服了平均主义,端掉了“大锅饭”;在奖金分配上,承认部门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实行多劳多得。在中层干部使用上改任命制为聘用制。随着形势的发展,1989年我们又深化改革,原来的8个专业部门发展为14个,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分配上加大效益工资分量,拉开收入档次,效益高的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可以超过正副总经理;招标聘用中层干部,将有才能的临时工和一般干部聘任为部门经理,为打破“铁交椅”开了突破口;制定了管理条例和奖惩条例,开展评优创先和立功竞赛活动,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如公司内定条件,完成承包利润指标超额30万元以上的部门可立集体一等功,超额20万元的立二等功,大家都力争超额再超额,1990年只有一个部立二等功,1991年则有二个部立一等功,三个部立二等功,有力地促进了全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

实践证明,要想把企业搞活,必须适时转换经营机制,引进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使企业生机勃勃,转换机制越早,对企业发展就越有利。否则,企业躺在国家身上,职工躺在企业身上,吃大锅饭,外部环境再好也没有用。

企业领导要实现科学的营销决策,要使内部机制良好地运行,关键在于组织一支智能较佳的营销队伍,并且要掌握善于科学管理这支队伍的领导艺术,使之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心同德,为企业的发展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尽心尽力。

营销人员是企业与市场沟通信息的纽带,是生产与流通上的桥梁,是各行各业穿针引线的“红娘”,是执行营销决策的根本保证。他们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商品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热诚的服务精神,才能招睐顾客达成交易,产生效益,树立信誉。因此,企业决策者要高度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合理安排使用人才,培养人才。

重视人才,首先要大胆引进人才,大力调整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1988年前,我们公司具有大专学历者只有几个人,职工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较低。为改善这种不相适应的状况,最近几年我们先后接收了60名大专毕业生,为职工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都能较好地施展才能,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广西日报》发表了《22名大学生站柜台非同凡响》的报道,全国有20几家报刊进行摘转或加以评论,盛赞大学生站柜台是企业用人的创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除吸收大专毕业生外,我们还录用一批电子技校毕业生,现在全公司200多名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半数以上,已获得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含助理)职称的有18人,大大改善了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人才问题,除了引进,在职培养外,还有一个教育问题。使用人才不能只吃现成饭,要使广大职工在工作岗位上边实践边学习边提高,从整体上提高职工的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公司内办了一个大专函授班,有中层以上领导18人参加,学习《政治经济学》、《工业企业物资管理学》、《市场学》等11门课程,除自学外,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函授部还派人来公司授课,去年底已学完全部课程,通过考试成绩良好。此外,近几年来我们还选送20多名职工离职参加各种短训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运用“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方法培养技术人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今后还要运用这个方法培养更多的经济师、销售工程师。要对广大职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传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保证人才健康成长,使他们经得起“和平演变”的考验。

人才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想把企业搞活,首先要把人才搞活,企业领导者要把人才问题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来抓,既有近期的安排,又有长期的规划,积极开发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才能保证企业长足发展,才能创造出新的业绩。

(作者系:广西电子物资器材供销公司总经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