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领导者与决策科学
在线阅读 收藏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效益,不仅靠客观物质条件,还要靠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主观与客观,领导和群众的结合。人们群众要有自己的领导,而领导又必须和群众相结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的工作正确与否,关系到一桩事业的成败,而领导决策正确与否又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关键所在。因为领导处于决策和指挥的中心地位,在领导多种功能中的核心就是决策。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工作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出主意,一条是用干部,这两条用好了,剩下的事就是经常检查工作和指导解决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怎样抓住工作中的“牛鼻子”,哪些工作亲自抓,哪些工作应该放手让下级去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决策服务。正如一些同志说的:“决策对了头,目标就达到了一半”。在现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而领导者又是决策的关键”。从领导者的经营管理职能上说,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制定计划、选择方案、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工作权限的分配,是组织方面的决策;而对工作的检查、监督、反馈的运用,则是控制上的决策。

由此可见,经营决策就是企业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对生产发展和经营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优选择。

广西水力资源丰富,红水河规划10个梯级电站的开发,装机容量可达1100万千瓦,年发电量650亿千瓦时。国家对红水河的开发十分重视,把它列入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作为自治区电力行业管理部门的广西电力工业局,在红水河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上,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其中在建的岩滩水电站工程,实现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并在引进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主要决策是:一是对能源部实行总承包。作为业主,按国家批准的概算投资,承包岩滩水电站建设工程,自负盈亏。这一经营机制的改革,改变以往基建单位躺在国家的怀里吃大锅饭,造成“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的弊端;从而使建设单位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在经营管理上要效益,求发展。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工程分项招标制。成立广西岩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公司,作为业主代表,对国家投资,包括引进外资的管理。招投标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使施工单位在提高效率中争效益。中标承建左岸导流明渠开挖工程的葛洲坝工程局,提前一年完成这项关键工程,为提前一年截流创造了先决条件。中标承建右岸厂坝开挖、厂房及溢流坝混凝土浇筑的广西水电工程局,也在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施工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目前,电站工程仍保持提前一年发电的趋势进度,力争1992年第三季度第一台机组发电。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在围堰和溢流坝施工中,引进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围堰工舉比用传统施工方法节约3/4的水泥用量,减少投资1223万元。在优化设计中,减少石方开挖,少浇筑混凝土及节约的水泥,可建设一座中型水电站。经能源部、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派出的质量检查小组进行全面检查,认为岩滩电站的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与全国各大型电站工程相比是较好的。四是建立监理工程师制。岩建公司成立监理工程师处,负责对乙方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实行监督、检查、验收、结算。这在全国大型水电工程中还是最早的。岩滩监理工程师制的实行,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为全国水电基建单位所借鉴。

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在决策中,既要考虑眼前的、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又要考虑全社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特别是在改革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必要性。领导者或领导集团要有顾全大局,识整体,注意社会经济效益。只要掌握处理这些关系,那么这个领导者或领导集团所作的决策必定会获得更大的效益和成功。

龙滩电站水库淹没贵州省部分地区。在充分利用水能和库区移民安置、分电分利等问题上,问题复杂,矛盾尖锐。加上工程投资达120亿元以上,必须采取跨省联合投资开发。自治区领导在充分听取广西电力局的建议后,采取了适当让利的措施,顾全大局,使龙滩能早开发,早收益。龙滩电站建成后,得益最大的仍是广西。自治区投资25%,所得用电权为50%。重要的是红水河一系列梯级电站,有了这座高坝大库容的调节,下游梯级电站可提高出力71万千瓦,等于不花一分钱,得了一座大型水电站,年获约20亿千瓦时的优质电能,牺牲局部的利益,换来全局的利益,是对领导者或领导集团是否能把握全局,有无胆识的考验,可谓失之甚少,得之甚大。

领导者在决策中既要把握宏观,也要在微观上下功夫。没有微观就没有宏观。作为一个中小型企业的领导,注意微观方面的调查研究,尤为重要。如桂林电厂是一座装机2.4万千瓦的小型电厂,设备老化,人员不断增加,而发电机组容量由于环境所限,不可能扩充。面对实际困难,该厂一班人马在前几年,就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改革、开放、搞活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分析形势,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利用多年搞火力发电,对机、炉、电的检修、技改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在1984年作出了“保主业,创新路,求效益,利国、利厂又利民”的决策,走向社会,开辟第三产业。按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以“四、三、三”分成为社会、集体、个人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由于决策正确,群众拥护,这对推动该厂各项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领导者或领导集团他在把握宏观决策的同时,始终注意微观决策贯穿如实际之中,它不仅求解于单位走出生路,还带来了人心居安,社会稳定的由源。

决策科学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活动之一,它是科学化领导的艺术和武器。要想搞好决策,先要搞好预测,而要搞好预测,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和分析。毛泽东同志生前告诫我们,“领导者要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决策活动。从决策的角度看“情况明”包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了解市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科学分析,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例如桂林电厂为处理环境污染,把发电烧煤排出的粉煤灰制成煤灰砖,曾在社会上畅销一时,后因该产品存在吸水慢,抗冻性差等缺点而滞销。该厂的领导班子,锐意敏捷,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社会上喜欢使用烧结砖,而且市场需求不能满足,因而决定改产,把煤灰砖改变用黄土掺粉煤灰制烧结砖,经多次试制,终于试制成功高掺量的粉煤灰烧结砖。该产品(含粉煤灰40%,黄土50%~60%)获自治区科研百花奖。

决策对头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还要有决心。因为事物发展是多方面的,是千变万化的,只要我们看准了,对那一件事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就要下大决心付诸实施,对于有风险的地方或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加强注意,随时研究对策,这样就可以避免风险或减少风险。若忧柔寡断,怕字当头,总是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往往会错失良机。那么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决策科学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丧失了它的意义。

决策对头,方法得当也是领导者或领导集团不可忽视的。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不佳呢,这里就存在一个方法对头不对头的问题。要想方法得当,必须注意如下几方面:①决策的方法,技术要合乎科学;②决策的程序和步骤要合理,如要分轻重缓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有条不紊地工作才行;③决策的组织要合适,如决策要经过哪些手续才能生效,哪些人参加决策等。作为领导者或领导集团来说,他处于决策的中心地位,所担负的责任是很重大的,除了熟悉决策对象的规律外,还要很好地解决方法问题。

(作者系:桂林电厂党委书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