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述乌干达的贫困状况,记录乌干达政治、经济历史的转型,并分析各届政府对该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以来,贫困阻碍了乌干达实现其发展目标的进程。贫困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定义,包括消费或收入贫困、经济增长和不平等、人类发展,以及多维贫困。乌干达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人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食物、衣服、住房等。收入贫困部分反映了乌干达的贫困现状。很多乌干达人遭受多重剥夺,如物质、人力、自然以及金融资本多种资产缺乏,经济增长缓慢以及社会混乱是造成乌干达贫困的历史原因。造成乌干达贫困的原因还包括体制、公共政策、资源、家庭以及个人因素等。政府为消除贫困采取了各种策略与政策,包括1992年的分权改革、1997年的“消除贫困行动计划”(PEAP)。之后,国家发展计划(NDP)取代消除贫困行动计划,成为该国的中期发展框架,旨在促进惠及全民的增长、就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