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慧远教团之佛经传译
在线阅读 收藏

般若,又作波若,意指智慧。当佛教初传,约有两系,一为小乘禅数之学,一即大乘般若之学。因为般若学与当时流行的玄学有相通之处,而致整个东晋南朝,般若学发展繁荣,有六家七宗之多,般若乃成佛教义理之代名词。当时南北多有般若台之设,以为讲经之所。姚兴中宫即有波若台之设,支遁曾作《般若台众僧集议节度序》,则其时不仅有般若台,且有在般若台集议的制度。

同时,佛教义学不外乎讲经,而讲经离不开对佛经的翻译、整理,翻经的过程亦即讲经的过程。所以,许多般若台同时又是翻经之所,姚兴为鸠摩罗什设立的专门译经场所即逍遥园,其中即有“澄玄堂”,显然是专门讲经之用。庐山东林寺亦建有般若台,它也是一处兼具翻经与讲经功能的场所。由于慧远教团的影响,庐山般若台虽然翻经不多,却主要以翻经之功流传史籍。是以僧祐《出三藏记集》乃云:“提、什举其宏纲,安、远振其奥领,渭滨务逍遥之集,庐岳结般若之台,像法得人,于斯为盛。”1253641僧祐将庐山般若台与长安逍遥园并列,是对慧远教团佛典传译巨大贡献的肯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