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是国务院侨办为推动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首批示范学校建设于2008年启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本着“成熟一批,评选一批,建设一批,成功一批”的基本原则,国务院侨办于2011年初再行启动第二批评选活动,在众多候选学校中确定了15个国家的46所作为第二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单位)”。“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评选得到广大海外华校的热烈响应,2013年有27个国家的88所海外华文学校入选第三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单位)”,2014年又有7个国家的18所华校入选第四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单位)”。目前“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总数已增至207所(3所学校因更名而在不同批次入选,故四批次总数为207,而非210。),覆盖五大洲35个国家。从2010年起,国务院侨办在教材编写与提供、教师培训与培养和华裔学生活动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学校的支持力度。目前,示范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影响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带动了当地其他华校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继前两辑年鉴之后,《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5)》继续选择20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单位)”进行介绍。
胡培安: 1965 年 5 月生,河南邓州人,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及华文教育,已出版学术专著《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
胡建刚: 男,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海外华文教育、现代汉语语法。
贾益民: 1956年10月16日生,山东省惠民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名誉院长,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比较文学与文艺学、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侨务公共外交等。论著有《比较文学与现代文艺学》(专著)、《文学理论》(高校教材,副主编)、《比较文学与比较美学》(论文集,副主编)、《语言与文化论集》(主编)、《中文》(海外华文教材12册,含练习册、教师教学参考书共48本,主编)、《华文》(柬埔寨华校教材12册,含练习册、教师手册共36本,主编)等。 科研项目包括: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海外汉语教材编写及研究”;2.国务院侨办、国家汉办“海外华文教材编写”项目;3.国务院侨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文教育学”;4.国务院侨办“多媒体华文教学光盘研制”项目:《中文》《汉语》等。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1988年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