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以南18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下辖41个居委会,6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6万,外来流动人口3万。
近年来横店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人民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抓住改革开发的机遇,在浙江中部的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成功道路。横店实验区在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基础上,培育现代经济新亮点,推动了社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实验区以发展工业为主导,带动高科农业和第三产业,先后建起了工业城、影视城、旅游城、商贸城和科技教育城,成了中国农业经济改革的试验区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样板。2003年,横店齐头并进的三大产业总产值已达130亿元,实现利税10.8亿元,财政总收入2.6亿元,全区人均年收入9020元。
1997年7月1日,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香港,这个离开祖国多年的游子,将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年届70的著名导演谢晋奉命筹拍献礼巨片《鸦片战争》。据说,这部片子的拍摄受到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约见谢晋,就拍摄的主题思想做了指示,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也表示大力支持。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作为一个政治觉悟和艺术功底都很高的著名导演,谢晋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他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紧。
特殊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从南到北,谢晋跑了好几个地方,拍摄地点仍没有决定下来。资金还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时间,筹建拍摄基地,再现19世纪广州老景,最快的也要10个月。就在谢导心急如焚的时候,时任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集团总裁的徐文荣热情地邀请他到横店来看看。徐文荣此举并非心血来潮,也并非全是爱国主义思想所激励。横店镇的四周皆是山,有的上面长着一些树,有的连树也难生长,江南土地珍贵,荒山荒坡却可以利用。但是如何利用好呢,徐文荣颇费脑筋。
建影视拍摄基地的想法不是今始有之。此前不久,徐文荣在北京偶尔听说某电视台的老台长准备拍摄多集电视连续剧《镜花缘》,正在选择外景基地。他曾主动上门相邀,希望把外景基地建在横店,全部建设费用由横店投资。不久,那位前台长来到横店,徐文荣陪她转了一圈后,她连说“不合适”,给徐文荣的热望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徐文荣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不服气,建影视基地的想法虽没有实现,却并未泯灭。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跋涉,谢晋来到了横店,两人一见如故,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1996年1月24日,离香港回归的日子还有一年半时间。看了又看,谈了又谈,谢晋就是不拍板。徐文荣心里明白,他还有疑虑。果然,最后,谢晋终于摊牌了:
“老徐,你们打算怎么建?”
“全部由横店集团投资建设。”
“这么大工程,时间又这么紧,你有把握吗?”
“一是保证时间,二是保证质量。”
徐文荣心里清楚,这第一个保证是对谢晋说的,第二个保证主要是对自己说的。徐文荣的目光没有仅仅停留在一部电影上,他要把它建成一个永久性工程,为后来者继续提供拍摄基地,为来横店的人提供一个旅游景点,为横店人民提供一个千秋万代工程。
“老徐,你多长时间能建成?”谢晋紧接着又问。
“半年之内。”徐文荣有把握地说。
两双巨手再次握在了一起。
在随后举行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徐文荣称,他与谢晋的合作,不仅是企业家和艺术家的合作,而且是企业文化和影视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他还代表集团郑重做出三点承诺:守时守信,保质保量,主动配合。
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占地319亩、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拍摄基地终于竣工了。整个工程包括5大景区,150座各类建筑,真实地再现了150多年前的广州城貌。1996年8月8日,在这里举行了落成典礼和《鸦片战争》开机新闻发布会。随后,谢晋率摄制组上百人进驻基地,开始了紧张的拍摄。
19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横店的知名度。其惊人的速度和高质量的品位也得到了影视界的充分肯定。此后,横店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发展,先后累计投入近30亿元,已建成的有广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图、秦王宫、明清宫苑等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一座亚洲规模最大的8000多平方米的摄影棚。在建的有华夏文化园、红军长征博览城、中华历代名人荟萃苑、中华历代皇帝大观园、中国影视名人荟萃园、九龙文化博览园、聊斋故事园、八面山渔村等等。目前,横店影视拍摄基地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拍摄场景最多、设施最齐全的影视拍摄基地,共接待拍摄影视作品5000多部(集)。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把横店影视城称为“中国好莱坞”。“横店影视城”这个名字波浪式地向外扩展,由中国传向世界。
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横店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城规模的不断扩大,群众演员培训、道具制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横店影视城因景点多,跨越年代长,中国的古装戏一般都可以在横店影视城拍摄完成。导演只要带着剧本和演员到横店,就可以带着片子回去。从而,来横店拍摄的剧组一年比一年多,多的时候有10多个剧组同时在横店拍戏。剧组的大量涌入,需要在当地招收大批的群众演员,杨店、岩前、良渡、横山、龙山凤、联三、杨树塘下等村(居)由此成为群众演员村(居)。村(居)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几乎人人上过镜头。《英雄》剧组经常需要群众演员3000多人,影视城周边村(居)的群众演员都加入还远远不够,只得邀请武警官兵和学生参加拍摄。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过拍摄的群众演员至今已达3万多人次。影视旅业公司成立了影视管理中心,对有一定表演基础、相对固定的近2000多名群众演员进行了注册登记,以便规范管理。清明上河图景区邻近的杨店居委会有1000余人,已有500多人成为注册群众演员。
随着剧组的增多,横漂艺人越来越多地从全国各地涌来。从影视管理中心演员工会处得知,已注册登记的横漂族近千名,他们租住农家房,灯笼路、良渡居委会成为横漂一族的集居地。剧组搜集、布置道具等都需要帮工,为部分村(居)民和横漂一族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横店影视城是首批4A级国家旅游区,2004年4月又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全国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为了做好旅游市场,实验区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开发旅游参与项目,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大了对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的投资建设,在原有度假村的基础上,又兴建了影视城宾馆、休闲山庄、旅游大厦、国贸大厦、贵宾楼等,大大提高了宾馆酒店的接待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来横店影视城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影视城的建设大大加快了横店城市化的进程。而第三产业是否发达,所占的比例有多大,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城市化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些年来,横店以影视产业为龙头,带动旅游、餐饮、运输等相关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第三产业体系。同时横店实验区注重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同步进行,积极实施亮化、美化、洁化工程,建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宽阔的水泥大马路,在荒山上建起了一个个美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来回不停地奔跑着,一批批新人涌入横店。横店实验区正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把横店建成“城在山中,水在园中,房在林中,林在草中,人在花中”的绿色旅游城市。
『案例点评』
横店在改革开放初期与东阳大多数贫困地区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没有丰富的地下矿产,不靠边、不靠海,仅是一个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
然而,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号召下,横店人通过艰苦创业,悉心探索,特别是由于有一位当地老百姓亲昵地称为“老书记”的徐文荣这个传奇式人物,使横店由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短短20年时间里变成了浙江中部享有盛名的“中国好莱坞”。
横店的成功在于:
(一)有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成熟思路。
(二)有一个一心为公、高瞻远瞩、有远见、有气魄的领路人。
(三)有一套灵活自如、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始终带有先机与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
横店的成功给那些希望在困境中寻找一条走上光明之路的地方领导人的启示是:要有敢于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魄力;要有“嘴吃一块、手拿一块、眼睛盯一块、脑子里还要想一块”的前瞻性思维理念;要有“横下心来奔权力,俯下身子拉直套”的艰苦奋斗精神;还要有荣誉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冷静稳重处事的心态。
横店的启示是:不在于做不到,关键在于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