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在线阅读 收藏

美国学者W.James Potter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存在形式多种多样。”1313723在某种意义上,媒介暴力即是大众传播中的暴风骤雨。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网络游戏,视听兼备的影像媒介一次次成为媒介暴力研究的焦点。影像媒介的直观与形象,使“暴力”跨越语言障碍、文化隔阂、虚实界限,成为最畅通无阻的“全球议题”。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动作电影(action movies)。如果我讲一个笑话,你也许不懂,但如果一颗子弹穿透窗户,我们都能知道它会射向地板,无论我们使用什么语言”1313724。虽然仪器的先进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但个人却能够有效地避开风雨、享受阳光。媒介暴力研究的最终目标便是寻求回避风暴的有效途径。

媒介暴力的现实泛滥与媒介暴力的学术关注都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影像媒介的产生、发展密切关联。电影剧院放映、付费收视的模式使暴力具有可选择性与可控制性,家庭化、个人式的“免费电视暴力”则使受众常常被动地沉溺其中,而众多的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导致更加逼真的暴力场面的产生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网上虚拟较量成为可能,把被动的“观看”上升为主动的“参与”。影像媒介特有的收受模式、视听兼备的媒介特性、直观形象的传播效果使之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电视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人生最初和最后阶段都能与之互相影响的媒介,更别说在人生的其他阶段”,1313725因而以电视为代表的影像媒介成为暴力研究的重中之重。

综观媒介暴力的研究历程,媒介暴力对受众行为与态度的影响、媒介暴力表述方式的多样化及媒介的暴力呈现与现实生活的暴力图景之比较等问题几乎贯穿始终。本文试图从受众与效果层面分析媒介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从内容层面分析影像时代媒介暴力的多种表达,从控制层面分析“暴力世界”的双重建构,以期从多重视角梳理媒介暴力研究的论争,勾勒媒介暴力研究的图景。

帮助中心电脑版